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黑科技”助力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 2018-02-28 11:03:30
轮滑表演、地面投影、动态视频、熊猫玩偶、隐形机器人……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环节,综合多种表演元素,大量虚拟视觉技术的应用惊艳了世界,看起来都让人眼花缭乱,其排练的复杂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轮滑表演、地面投影、动态视频、熊猫玩偶、隐形机器人……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环节,综合多种表演元素,大量虚拟视觉技术的应用惊艳了世界,看起来都让人眼花缭乱,其排练的复杂程度更是可想而知。记者日前从北京理工大学获悉,这背后离不开该校虚拟仿真团队“黑科技”的支持。

“北京8分钟”创意丰厚、炫酷精彩,但其效果的完美呈现面临众多技术难题。2017年6月,北京冬奥组委委托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组建虚拟仿真团队,为表演提供创意编排和仿真技术保障。

要用线条的延伸体现中国元素,线条应该怎么描绘?演员移动能否跟得上线条?每个演员不同时刻要到哪个位置、又该怎么滑?整个演出要做到灯光、音响和演出内容的配合,机器人车台和运动员的配合,人物运动和虚拟图案的配合,需要十几个工种共同完成,如何进行准确对接?演出方案每天都在变,人工操作来不及又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根据“北京8分钟”参演要素多、创意过程复杂、排练关联度高的特点,丁刚毅团队专门创新研发了文艺表演预演系统和训练彩排与数字验证系统。其核心理念是对表演创意进行数据化、模型化、系统化,将整场文艺表演的过程仿真呈现,在各部门之间进行紧密协调,充当演出的“眼睛”和“指挥棒”。

“这相当于让导演同时看到现场监控器和直播效果,可以实时观察演员及道具的队形状态。”丁刚毅介绍说,训练彩排与数字验证系统甚至可以将表演效果分解成为每个演员的动作和运动轨迹。

该团队核心成员、软件学院教师李鹏说:“让一个演员滑一次,就能快速叠加、模拟出整体形状,这样排练的成本降低,效率大大提高。这两套系统能够帮助我们在演员的能力和导演的创意之间找到平衡,让演出方案既达到导演满意的效果,又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记者 万玉凤)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