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国资委:2016年起3年时间完成2041户企业“处僵治困”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 2018-01-17 16:57:5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7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于2017年如何处置“僵尸企业”和治理特困企业这一问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总会计师沈莹介绍,处置“僵尸企业”是解决企业结构性矛盾,推动中央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 今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7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于2017年如何处置“僵尸企业”和治理特困企业这一问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总会计师沈莹介绍,处置“僵尸企业”是解决企业结构性矛盾,推动中央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国资委在2016年率先启动了“处僵治困”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41户“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的“处僵治困”工作。

沈莹表示,这些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有的经常停产、有的持续亏损、有的资不抵债,长期占用大量资源,对中央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率有很大的制约,如果能把这2041户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处置好、治理好,对中央企业的效益提升和结构布局优化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沈莹指出,国资委在“处僵治困”的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三大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国资委现在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处僵治困”中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优胜劣汰出清扭亏无望、没有生存能力的企业。二是一企一策原则。企业长期经营困难,成为“僵尸特困”企业的原因有很多,因此要一企一策,因企施策。三是多措并举原则。治理“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靠一种办法往往难以奏效,必须多种措施综合施策。

在具体处置方式上,沈莹表示,国资委通过三个方式进行“处僵治困”:一是兼并重组改造一批。这些企业中有些企业虽然很困难,但是有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发展前途,有些资源还可以利用,所以要通过兼并重组来改造一批,实现扭亏增盈。二是强化管理提升一批。有些企业运行效率低,不是没有产品没有技术,但是企业自身管理不行,存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管理,特别是对标、精细化管理,通过变流程、变机制实现提升。三是清理淘汰退出一批。这一批是扭亏无望企业,要加快市场出清,退出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国资委还本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对社会冲击的原则,在处置工作中坚持多兼并、少破产。

在工作组织上,沈莹也表示因为“处僵治困”这项工作很复杂,企业长期亏损带来很多矛盾和问题,处置中涉及人员、债务、资产怎么处置,需要国资委加强工作组织。国资委在工作组织中也创新了很多方法:一是协同式推进。“处僵治困”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为了推动这个工作,国资委牵头建立了15个部门参与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处僵治困”过程中的一些政策,协同式推进工作。二是清单式管理。把每一个企业怎么“处僵治困”都建立了清单。三是台账式监测。2041户企业都建立了台账,并按季度对处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四是全覆盖式督导,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进展情况,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力度不足的地方进行推动,加强经验交流。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