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获累计近亿元投资 包公有财制胜的秘诀是?
据统计,截至2017年11月底,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总融资额为280亿元,预计这一数字将占2017年风险投资总融资额的5%至10%。不过,该融资额仅占去年三分之一,互金行业的风投规模同比急剧缩减。
纵观互联网金融行业变迁,十年积累三年爆发,而如今中小平台离场、转型不断。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这一竞争白热化的行业还将继续优胜劣汰,行业马太效应将越发明显,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平台将在此过程中被逐渐淘汰。
幸运的是,一些能够适应监管,并在细分、垂直领域具备优势与竞争壁垒的平台仍将能够在这一轮资本寒冬中融到资金。根据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以三农金融、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小额资产集中的洼地更具吸引力,这类资产的特点是产融结合、小额分散,更容易引起投资人的关注,前景被各界看好。
事实上,这一行业动向已能够从今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融资案例中窥得一二。由安徽拿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移动互联网理财信息撮合平台包公有财,于今年下半年已获得累计金额近亿元的投资。
据悉,该轮投资由新华联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厦门市东东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领投,二者各占20%的股份。新华联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隶属于综合实力连续1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上市企业新华联集团,而厦门市东东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则隶属于上市公司中山达华智能。前一集团2016年总营业收入718.98亿元,后者的集团总市值则达到了200亿元。
记者查看官网得知,这家公司于今年8月8日才正式推出移动客户端,11月份便获得了两大巨头数千万元的投资,2017年总融资额接近亿元。笔者分析,对于巨头而言,上线时间、平台规模已不再是巨头筛选投资项目的最重要标准,而平台资产、运营水平与平台估值,或许才是巨头在评估一起投资项目时所考虑的重点。
一些知名平台往往因为规模过大,估值溢价较高,其投资也相对不那么“划算”。而另一些专门针对小微企业、个人消费群体、三农群体资金需求的“小而美”平台,则成为了这部分还未涉足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巨头最好的选择。
退一步讲,虽然目前行业监管依然在持续,但这对于能逐步适应监管的平台而言将是一种保护,对整个行业的规范性也是利好。如果能在资产端在风控环节形成出众的能力,拿到融资可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虽然亿元级投资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并不算一个大数目,但对一个新晋平台而言,这一数字也算是一个相当优秀的成绩了,巨头为平台的背书效应将得到大大加成。
事实上,在互金各种模式中,网贷发展已非常成熟,行业也已具备一定体量,其资金端也具备了比较稳定的投资者群体,且投资者一般会选择多个平台进行投资,理财端的开拓不像行业发展初期那样有难度。
网贷企业如果在资产端能形成项目资源获取能力与风控优势,交易规模上量就不是大问题,如此来看,包公有财这样的新平台能够吸引到新华联这样巨头的入资也就不难理解了。
(注:此文属于科教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