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刷脸”新时代—山东首个人工智能实训班开课
技术大咖来授课 实训课程更国际范
11日上午,在济宁高新区大学园慧与—济宁产业基地,35名“新生”开启了他们的人工智能第一课。在这堂“人工智能实训班”的课堂上,来自慧与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北京总部教研中心的总经理刘凤永从自身10多年的跨国IT公司工作履历谈起,为同学们讲解了目前全球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的趋势及目前人才缺口的现状。
这次开设的课程一如既往的沿袭了慧与—济宁产业基地实训课程的优势,加上刘凤永10多年的海外和IT工作经验,为这35名学生独家定制的“人工智能实训班”更加接近行业前沿和国际化标准。
“人工智能实训班”在课程设置上,使用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学科教学大纲,加以本土化,知识体系更加系统。6人组成的导师团队中大部分都是来自国内外顶级IT公司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学生们带来目前人工智能领域最前端资讯的同时,采用项目导向教学+企业制的实训模式,让学生们参与到具体项目的研发中来。除了技术应用,实训班还专门开设了智能一对一解惑、开放互动论坛等课程板块,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导向式教学,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培养他们的互联网思维和创新能力。
发展涉及各行各业 未来职场的香饽饽
“美国目前的人工智能人才有85万,而中国目前只有5万,按照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和趋势,预计到明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将达到150万。”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缺口和就业市场,刘凤永列举了一组简单的统计数据。
根据领英2017年AI人才报告,山东具有人工智能职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几乎为 0,这让慧与—济宁产业基地“人工智能实训班”的开设显得更加及时和必要。
“智慧城市的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无人机、智能‘刷脸’……人工智能开始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刘凤永说,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人才的大幅紧缺。“算法模型、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图像识别、数据挖掘、统计分析。”人工智能未来的就业也将涉及到各个方面。
慧与—济宁产业基地“人工智能实训班”的培养定位是培养人工智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来解决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政府、为百姓提供更优服务等实际问题。鉴于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刘凤永更希望的是学生可以自主创业,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
一方面是为社会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开设“人工智能实训班”,刘凤永也希望能更加充实自己的研发团队,为团队储备更多的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
(注:此文属于科教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