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母娘要我当大学老师,我却跑去做“裁缝”
小学班主任成了丈母娘
是种怎样的体验?
作为Match U的创始人,钱宝祥还兼任着其他不同的身份:一个3岁孩子的爸爸,“赚得没老婆多”的丈夫,小学班主任的女婿,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在读研究生……一人分饰多角,除了意料之中的疲惫忙碌,他似乎常常还需面对“突然的自我”。穿定制的白色衬衫,他从略显拥挤的办公室腾挪出新的空间,请我们坐。一开口,照片里的距离感便瞬间瓦解。他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前销售主管”高度敬业的“战斗”神采。凭着这股职业素养,他的确有能力调整出任何一个Match U的姿势。
在分享Match U的故事之前,钱宝祥坦言,关于服装,他的终极理想其实是“衣服都由老婆来买,我不用操心每天穿什么。”他笑着打开手机,相册里,一直保存着这样两张照片:一张是童年照,他和小女孩一起骑一只小马,而这个女孩正是他现在的妻子。
另一张则是言情剧般的“神同框”,画面的主角本是正中央的一对母女,可快门按下的一刻,另一对母子出现了。这二位母亲,后来他都称呼为“妈妈”。他感慨,自己这个“乱入”的配角,多年后,竟成了故事的主角。
原来,他和他的夫人,7岁就认识了。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我的丈母娘和我的小学班主任,是同一个人。”
经受着上海这座盛产好男人的城市的滋养与洗礼,已婚青年钱宝祥不但听丈母娘“妈妈”的话,而且旺妻。“我老婆现在在银行上班,赚得比我多多了。”他四平八稳的音色里、波澜不惊的神情里,甜蜜和骄傲溢于言表。
“我是创始人啊,不给自己发工资的。”
而谈及创业,他无奈地笑了:“我的人生,好像一直在跑偏。”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
我必须摸黑前行。
在读研究生,初出茅庐,便确立方向、瞄准行业痛点,钱宝祥的成功在许多人看来,更像是出于运气,像是正好接中了“老天爷砸下的馅饼”。可事实果真如此吗?社会你钱哥告诉你,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2009年夏天,刚刚离开校园的钱宝祥踏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从最基础的销售做起,短短四年,他已一跃成为某大型设备公司的销售主管。随着团队业绩蒸蒸日上,钱宝祥也开始迈入自己的“舒适区”,项目执行的整个流程与各大环节,他早已熟稔于心。
事实上,他的母亲早在10年前便经营过一家服装厂,但撞上了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经济贸易萎缩的大浪助推下,钱母的服装厂倒闭了。这次失败带给钱宝祥的,不仅是社会浪潮裹挟的震动,还有各个产业链之间愈发密切的利益关联。10年后,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当他回顾彼时的灾难,切肤地体会到审时度势、顺势而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于是在2015年底,他成功赶上了国家“双创”的列车。
然而,从结婚到创业,这当中还有段不得不说的故事,“好事多磨,生活总是一波三折又峰回路转。”
2013年,钱宝祥在“小学班主任丈母娘”的指引下,考取了上海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她其实是想让我读完硕博的,日后去大学里当老师。”
2016年,服装业遇到了新的瓶颈。在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冲击下,传统服装业长期存在的库存堆积问题集中爆发。母亲当年的遭遇还历历在目,不安分的钱宝祥仿佛一下子被击中。他开始反思,服装的售价通常都是出厂价的7-10倍甚至更高,一顶帽子的成本只有2块钱,售价却在20元以上,即便如此,企业店铺依然在接二连三地倒闭,那么钱究竟到哪去了?
基于这样的疑问,钱宝祥通过各种渠道途径了解到,除了从生产到上市整个过程中,供应链渠道商广告劳动力等种种环节的消耗之外,最大的问题出在库存上。而眼下,以传统服装企业的运作模式,作出准确的销量预测,难度较大。想要规避大规模流水线制作的库存积压风险,就得另辟蹊径,反向思考。这一次,他的定位是寻找工业化生产与传统裁缝业之间的平衡点。
他首先将目光锁定在服装定制的第一环——生产。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一个偶然的机会,钱宝祥了解到创业基金会正以公益的方式着力扶持有潜力的年轻人,为他们的创业项目提供资助。在与闵行分会的毛老师、天使伙伴专项基金的金老师对接后,他最初的设想其实是搞研发,也完全没有想过“智能测量衣”的实际应用场景。在基金会老师的提点下,从不成熟的“To Business”,到调整项目方案后的“To Custumer”,再到成功申请30万天使伙伴基金资助,钱宝祥每天都被新的想法冲击着。“创业者蛮惨的”,幸而身旁站着良师益友。未来每一步一脚印,都是踏着彼此的梦想前进。
开始的时候,Match U只是找到一个基点,一个“建立人与服装的联系”理念。钱宝祥要做的,就是变互联时代大生产的单向传播,为人与产业的双向互动。这在具体操作中表现为,让消费者参与设计,尽可能使每一件衣服的生产发生意义。
可是,这和传统手工业时代的裁缝,本质区别又在哪?
对此钱宝祥自信满满地说:“本质就在于我们不是服装公司,而是科技公司。”
在他看来,秉着对匠人的钦佩,服装乃至时尚都不该沦为工业流水线的产品,人与衣服之间的情感联系也不该因此割裂。特别是趋同的S、M、L尺码限定,已深深禁锢了人的个性化选择。比如对于特殊人群,体形肥胖者,偏瘦者,还有越来越多不在意品牌而偏爱个性彰显的年轻人,如何将合理有效地解决他们的需求,正是Match U所不遗余力开辟的新天地。
作为一名典型85后,钱宝祥结合自身对衣服的偏好需求,衬衫之于男性,是最保险的通勤款,人群覆盖面广,产业链也相对成熟。“从24岁到40岁,一个男人身材会变,审美可能也会变,但对正装的需求是基本不变的。我希望衣服的每个细节都是可以DIY的,都是经得起考量的。”
Match U,就是与你相配。钱宝祥从各大电商的和服装行业的多种尝试如在线试衣、虚拟试衣等项目中汲取经验,拜访行业前辈,发现3D扫描等技术大批量使用的可能性不大。他试着站在用户的角度考量,他们的隐私安全能得到保证吗?测量工具操作方便吗?
由此,他带领团队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横跨9个学科研发了最富品牌特色的“智能测量衣”。这是一个外形与运动紧身衣相似,内含柔性长度传感器的100%自主研发产品。用户拿到它穿上,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连接蓝牙设备便能迅速测量全身的尺寸,再由AI处理数据后反馈给生产商。智能测量衣可以实现精度为0.5mm以内的测量,可以几乎覆盖所有服装品类。
而作为 “智能测量衣”的在线版本—基于大数据的AI量体则可以很方便的在线完成对客户的身型计算, “我们基本将误差控制在2cm以内,用户对最终产品的尺寸满意度达97%以上。”
与此同时,经由消费者自己测量、参与设计的衣服,在生产之前便得到了消费者本人的认可。这样一来,库存积压所招致的资金消耗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钱宝祥总结道,Match U从一开始便找对了路线。任何行业看似饱和的市场背后,难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漏洞。创业者要做的,就是找出漏洞,再另辟蹊径——“当你发现了同行业当前所没有的,你就有很大的机会成功。”
结语
2017年,钱宝祥迎来了自己的30岁。三十而立,当自己的团队出现更多特立独行的年轻人,他回想起读书时玩Dota的青葱岁月。与那时相比,现在的他看起来非常“无聊”,但“创业不是玩游戏,要么就做职业玩家,否则就得讲究少投入多折腾。但好在年轻,有犯错资本。”
他向我们证明了,拒绝平庸,才能与“你”相配(Match U)。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