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有那么多助学政策 为何仍有人弃上大学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 2017-09-06 09:32:39
8月29日,距离开学仅剩3天,在山东阳信陈词林村家中,沈博瑞红着眼睛读完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的亲笔信后,当即承诺:“我一定会按时报到!”大学究竟要不要读?曾是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的年轻人难以解开的心结。(《中国青年报》9月5日)
8月29日,距离开学仅剩3天,在山东阳信陈词林村家中,沈博瑞红着眼睛读完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的亲笔信后,当即承诺:“我一定会按时报到!”大学究竟要不要读?曾是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的年轻人难以解开的心结。(《中国青年报》9月5日)

据报道,沈博瑞已经到学校报到,而学校也已为沈博瑞提供助学岗位、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等多项帮扶举措。这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值得深思的是,教育部门和高校已明确向社会宣布,“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可每年都会出现类似沈同学这样因家庭贫困放弃上学的学生。

近年来,每到大学新生入学,都有媒体搞关爱贫困学生的报道。虽然这类活动“很感人”,但是会让一些学生误以为国家没有相关帮困助学政策。对于社会捐赠,要形成长效机制,鼓励捐赠者设立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客观而言,落实国家帮困助学政策,远比报道几个“有故事”的学生更重要。

教育部门已要求高校在发录取通知书时就向学生介绍帮困助学政策,近年来,所有高校都已落实。问题在于,有的贫困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学校发送的材料,也不相信学校会有这些政策,进而没有主动联系学校。就如烟台大学团委负责人杜德省所说,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民众关注此事,是因为“大家都想知道,高校资助政策是否能真正落地”。客观而言,不少贫困学生还对高校帮困助学政策持观望态度。

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之后,不知道国家有哪些帮困助学政策,可能因为高中根本就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根据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就业环境),结合自身情况(本人情况和家庭情况),确立合适的目标,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计划一步步实现教育目标,是教育者的责任。

“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针对所有学生的惠民政策。让每一名学生都相信大学“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帮困助学政策才算成功。(熊丙奇)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