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立德树人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为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期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和新的时代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新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围绕立什么德,如何立好德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要求,让中小学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据悉,《指南》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要求,以及组织实施六个方面的内容。
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把握“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方向。二是坚持遵循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三是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四是坚持常态开展。
围绕德育目标,《指南》提出中小学德育的“五项主要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重在落实。有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以及内容后,该如何通过多种途径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方面和各环节中呢?
《指南》提出了“六大实施途径”。一是课程育人,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文化育人,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三是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四是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是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六是协同育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