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跪着的老师,又怎能教出站立的学生?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老师学生 2017-03-29 17:14:51
这些年学生的地位越抬越高,伴随着的就是老师地位的不断下滑,以及教师教育手段的不断枯竭。有的老师不敢对学生下手,干脆就作践自己,试图震撼学生、感化学生。但是,一个跪着的老师又怎么可能教出站立着的人呢?
这些年学生的地位越抬越高,伴随着的就是老师地位的不断下滑,以及教师教育手段的不断枯竭。有的老师不敢对学生下手,干脆就作践自己,试图震撼学生、感化学生。但是,一个跪着的老师又怎么可能教出站立着的人呢?

几年前,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大卖,迄今该书依然在很多排行榜占有一席。

 
 

原因有很多,第一,吴非老师写得好。第二,该书重申了很多我们忘却了的常识。第三,不跪着教书的掷地有声。

正如吴非老师所说的那样,跪着教书,不可能教出站立的人。但很多老师还是跪着的,尽管貌似站立。正如辜鸿铭所说:“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

在青岛惩戒权出台之后,很多老师认为太荒唐了。老师怎么可能惩戒学生呢?老师就是一个服务者,就应该看学生的脸色,把学生服务好。学生是老师的衣食父母,那就是我们的顾客,顾客就是上帝。

我简直无语了,多年来师生关系已经彻底被扭曲,很难再回复到该有的样子。师生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围绕着伟大真理,重新经历知识原初发现的狂喜和战栗,赋予知识以意义,从生活中来,向生命里去。

在吴非老师的书中,“跪着”只是一个比喻,并非真正下跪。但在现实中,真有老师向学生下跪,而且屡见不鲜,只是下跪的情形不同。

清朝的武训,用下跪乞讨所得,兴办义学,只为让穷苦人都能免费读书。这个我们暂且不去说他。

去年,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唐宇老师,给第一届学生上最后一课,因为问问题的学生很多,唐老师走下讲台单独辅导,跪在地上帮学生讲题的场面,感染了很多人,他也被称为中国好老师。

第二天就是考试,学生临时抱佛脚,自然问问题的人特别多,而老师个子高,总是弓着背太累,最后就是蹲下来用膝盖支撑身体。对于此类下跪,并非真的下跪,而只是讲题时舒服一些。对于这类下跪,值得称道,但也不宜过分拔高。这只是老师敬业和忘我的一种表现,对很多老师来说是常识。

我们高中教师,对这个场景应该都不陌生。我曾经无数次蹲着给学生讲题,只是不好意思跪着而已。每次站起来,我都是眼冒金星,眼前发黑,双腿发麻,摇摇晃晃,要扶着墙。

但湖南娄底市的谭老师的下跪,个人就不太赞同了。

上英语课的时候,谭老师发现两名学生在下五子棋,于是走过去,用教鞭敲了敲桌子提醒,但其中一名学生挥了挥手,示意继续下棋,不用理会。

谭老师很生气,让学生把棋子交出来。但没想到,该学生立刻跳起身把谭老师压在地上,大声责问:“我影响你上课了吗?我影响你上课了吗?”

班主任知道后非常气愤,让两位学生当众检讨。学生嬉皮笑脸,检讨并不诚恳,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甚至发出嘘声。最后班主任让谭老师也讲几句。谭老师突然跪下,大声对班里同学说:“我谭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这双膝上跪天下跪地,中间只跪我的父母。我今天当着大家的面,向你们下跪认错了。”

据谭老师说,学生的表现让他伤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一行为震撼和唤醒学生。

学生能否被震撼和唤醒姑且不论,老师这惊天一跪,却令老师丢掉了最后的尊严,也丢掉了薪火相传的风骨。

一切靠感动、考刺激的教育手段,都不可取。即使暂时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也不足道。

何也?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事业,本来就应该是理性的认识和选择,不能用错误的方式来完成正确任务的达成,这不符合程序正义。

但谭老师的下跪,却使我们看到了教育的艰难,看到了教育的虚弱和无力。我完全能够理解谭老师的挫败感,也体会到了他的良苦用心。

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等。这些年学生的地位越抬越高,伴随着的就是老师地位的不断下滑。同时也意味着教师教育手段的不断枯竭。除了赏识和夸赞,老师连和学生大声说话都不敢,生怕开罪了学生,小日子不好过。因为一旦师生发生冲突,无一例外,舆论一定倒向学生,认为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然后妖魔化老师,恨不得把老师打倒在地,还踏上一只脚。

正因为如此,很多老师干脆听之任之,不管不问,做起了杨不管。稍微刚烈一点的老师,不敢对学生下手,干脆就作践自己,跪舔学生,试图震撼学生、感化学生。

但我认为其效果一定会寥寥,而且有重大危害。

首先是让教师失去了尊严。一个没有尊严的人,就好像失去了骨骼,连直立行走也不可能,还怎么能为人师表?还怎么能让学生向你看齐?就算学生一时被你感动,久而久之,学生还是会想起你的狼狈,觉得你窝囊、无能,最终还是会产生厌弃。

其次是让知识贬值了。教师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人,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文化和文明,老师的形象坍塌了,学生就会失去对知识和真理的敬畏之心。学生会觉得知识无用,文化无能。如果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那么就什么都完了。

最后是感动只是一种情绪,不是教育。我不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有一年, 我参加一个班主任经验介绍大会。某班主任说了这样一个案例。

她是一个女教师,担任班主任,她的身体很差,常常要生病。但是,她的课很精彩。学生也很爱戴她。她的班上有一个学生,是从外面学校转过来的,行为习惯很差,常常要干坏事。

有一天,那个男孩又打架了。

班主任实在气坏了,按照班规,是要罚跑的。男孩很生气,但是仍然跑了,她那天发着烧,但是,也罚自己跟着他后面跑。她的脸潮红,气喘得厉害,她拼命咬着牙支撑。男孩终于忍不住了,他劝班主任停下来;但她就是不理他,继续跑……

当跑到第五圈的时候,她一头栽在地上。学生哭喊着,老师,我错了,我永远不犯浑了!据她介绍,男孩终于被她收服了。从此之后,没有犯过一次错误。她的爱心激起了一阵一阵的掌声。

感动之余,我对此做法很是怀疑,教育的目的绝不是感动学生,进而收服学生。

在这个案例中,至少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考虑。

第一,教师按照班规惩罚学生跑步,这是否合理?

第二,学生因为过错受到惩罚,老师有没有必要惩罚自己,哪怕这种自我惩罚的效果很显著。

第三,这种教育效果的获得,是因为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还是良心的谴责和愧疚的结果。也就是说,当这个学生离开了这个老师之后,他道德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

第四,正如法律中的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一样。我们绝对不能为了完成一件实质正义的事情,以非程序正义的手段。也就是说,他们不能用违法的方式来执法。哪怕这种执法是多么必要,多么有价值和意义。

还以谭老师来说,他要收取学生的棋是否合理?既然是合理的,老师为什么要下跪?为什么道歉?老师道歉,要不就是承认老师管理课堂纪律是错误的,要不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反讽,这两者都是荒唐的。

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教育效果不择手段,甚至于作践自我。教育是和谐的成长,千万不能下猛药。

当你下跪了,你可能就永远站不起来了。因为暂时的知识学习并不重要,将来都会被忘掉,老师传递做人的精神才是真正的教育。这种精神,也许就是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的真正内涵。一个跪着的老师不可能教出站立着的人,一个宁愿失去尊严的老师,也不会从内心尊重学生,更不会为学生的尊严加分。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