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高等教育转型 “宫殿式校园”不过是花架子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花架子校园 2017-03-22 13:59:56
近日,有微博网友爆料称江西某高校的建筑十分雄伟,装潢和古代皇宫类似,引起网友争议。该校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把校区建设成仿古模式,主要是想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把校区打造成为一个亮点来供学生艺术写生和培训。

2.jpg

近日,有微博网友爆料称江西某高校的建筑十分雄伟,装潢和古代皇宫类似,引起网友争议。该校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把校区建设成仿古模式,主要是想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把校区打造成为一个亮点来供学生艺术写生和培训。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高校之间的竞争渐趋激烈;高校想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声誉和社会认同,原本无可厚非。然而,富丽堂皇的“宫殿式校园”,却让我们见识了少数高校价值追求的迷失与错位。试图通过大手笔的经费投入立竿见影地提升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很可能陷入一厢情愿的尴尬之中。

高校耗巨资打造“宫殿式校园”,看似“高大上”,实际上华而不实,既浪费了资源,也助长了奢侈之风。高校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于改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用于改善教职工的生存生态。“宫殿式校园”背离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根本。

“宫殿式校园”说到底,暴露出少数高校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走偏;这样“烧钱办学”,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

在一些大学的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并不缺乏高投入、高科技、大场面,却难以赢得老百姓的掌声与喝彩声,为何?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即使没有“宫殿式校园”,一些好大学也依然赢得了公众的信任与认同。

“单靠烧钱,烧不出未来”。一所大学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向上爬”,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可走。不论是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还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抑或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都需要学校“始终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需要一个不断积累、不断超越的过程。不愿意脚踏实地,想方设法去投机取巧,这样的“捷径心态”难免会让一些大学进入误区,在急功近利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必要重金打造“宫殿式校园”。究竟是看重“脸面”还是注重“内功”,折射出不同大学不同的“价值底色”。置身于众声喧哗、熙熙攘攘的时代里,高校管理者只有保持笃定的文化信仰和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在大学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多一些负重前行却又矢志不渝的“蜗牛精神”。

英国教育家亨利·纽曼曾如此阐释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提高社会的思想格调和公众的智力修养,纯洁国民情趣。”只注重“花架子”却忽视“苦练内功”,华而不实的“宫殿式校园”,本质上是对教育精神的曲解与误读。有限的资金理应实现优化配置,真正用于学生、教师与学校的长远发展。适度改善办学条件,在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上多一些投入,只有内外兼修,提升综合实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所大学才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