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西安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6-09-02 10:09:17
2016年8月27日,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实践团在潼关为此次实践活动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2016年8月27日,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实践团在潼关为此次实践活动划上了完美的句号。自8月14日出发至今,回顾这十四天的实践之旅,意义非凡而又精彩纷呈。实践团秉承着“弘扬爱国报国精神”的主题,在富平、蒲城、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共两市四县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中包括寻访慰问抗战老兵、伤残军人,祭扫烈士陵园、战争遗迹,沿途社会调研、民情体察,以及参观学习爱国志士纪念馆、故居等。
 
富平县,富平二字寓“富庶 太平”之意,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故乡,也是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团在此开展了四天的实践活动,慰问了94岁的抗战老兵刘玉侠和88岁的高登科。刘玉侠与丈夫赵雪峰订婚不久便踏上战场,于革命圣地延安在贺龙元帅的见证下结为连理。自此夫妻二人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征战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高登科16岁便随舅舅加入山西吕梁市陵县游击队,随军转战,徒步经河北,山东,河南三省来到陕西。用火铳,土炸弹打鬼子炸碉堡,练就一身本领,至今身体依旧健朗。
 

实践团于刘玉侠老英雄家中合影
实践团接下来前往习仲勋纪念馆,仲勋学校等地参观学习,徒步10余公里前往习仲勋故居所在地淡村实地调研。团员们沿街循巷,走进村落深入采访。本次调研以“爱国报国教育”为主题,采用问卷调查与采访相结合的方式,调研当地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情况。当地百姓总是热情的邀请同学们去歇歇脚,喝碗凉茶,十分配合同学们的采访,上至民生国策、教育状况,下至风土人情、美景美食。知无不谈,民风淳朴,国泰民安。

实践团员采访当地村民
 
结束了富平的活动,实践团随即前往第二站蒲城。循着战争的足迹,实践团来到了永丰镇烈士陵园。当踏上那苍松翠柏的庄严之地,冲锋的号角声仿佛犹在耳边响起。一座座墓碑,或有名,或无名,都见证了当年纷飞的战火。细看墓碑,殉国将士多在弱冠之年,最小的才不过十六岁。这样美好的年华,却因战争而陨落。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无数先烈用生命救人民于水火,解群众于倒悬。战斗中将士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耿耿丹心与日月齐晖,革命精神与天地共存。我们已经在这太平盛世生活的太久,但是永远不能忘记那段苦难的岁月。国耻铭于心,奋发行于身。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实践团员祭扫陵园
在对杨虎城故居、林则徐纪念馆的参观学习之后,实践团结束了蒲城之行。向渭南市博物馆进发,这是一座将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博物馆,向团员们展示了渭南从先秦“京畿重地”到近代“烽火秦东”的历史变迁。参观过程中大家也对即将寻访的渭华起义旧址做了了解。渭华起义旧址位于此次实践之行的第四站华县高塘镇。渭华起义是在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在这次起义中,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不朽篇章,他们无私无畏,不屈不挠,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实践团员祭扫陵园
 
随着实践活动的慢慢开展,实践团员们来到了最受感动的一站华阴。因为在这里他们遇到了那些最可爱的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军人。守卫黄河8年的抗战老兵苗华亭,守陵33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伤残老兵张顺京,为军队贡献热血青春的31岁伤残士兵朱孟飞。一张张不屈的面孔,亲临过无情沙场却依旧能露出真心的笑容。一寸山河一寸血,是这些血肉之躯挺起了祖国的脊梁,向世界宣告我中国二字不能缺了一点一撇!
 

实践团于渭华起义旧址合影
 
实践活动渐渐接近尾声,实践团来到了收官之地——潼关。潼关在“中华十大名关”中排名第二,素有“三秦首险,四镇咽喉”之称。就是在这里我军将士抵挡住了日寇的铁蹄,守住西北大门保护了一方黎庶。听着当地老人的讲述,我们找到了当时的抗日战场遗迹——汾井伤兵转运站。据老人的讲述,当时转运站的条件不好,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包扎,根本没有进一步治疗的条件,所以伤重死亡时有发生。老人大体估算,死伤人员有近百十名。烈士的尸体被集中埋葬附近一个叫“关圪崂”的地方,因为财力物力不足,只能草草埋葬,有些遗体甚至被狼叼走,令人惋惜又无奈。

实践团员慰问苗华亭老英雄

越战老兵张顺京,头中至今有弹片未取出
在老人娓娓的讲述中,这次的实践活动也缓缓拉上了帷幕。以“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团员们受益匪浅。在活动中,带队老师细心周到地照顾着同学们,同学们分工明确的完成着自己的任务。大家的团队精神是这次活动能够圆满成功的关键。一路走来,同学们互帮互助,专注于工作的同时不忘体会学习的乐趣,在一站又一站留下我们的足迹,所到之处也因为我们的实践活动多了一份精彩。希望我们这次活动所惠及到的每一个人,能够牢记我们传达的精神,实现中国梦,振兴民族魂!
文/孟萍伟 图/赵琪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