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就近入学”新常态,学校准备好了吗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常态学校 2016-08-24 14:02:02
新学年就要开始了,中小学新生马上就要入学。今年2月,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那么在新学年的执行过程中,学校如何理解这一政策内涵?如何调整办学策略?我刊对此进行了关注。
探寻·多校划片下的办学选择对话① 

“就近入学”新常态,学校准备好了吗 

新学年就要开始了,中小学新生马上就要入学。今年2月,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那么在新学年的执行过程中,学校如何理解这一政策内涵?如何调整办学策略?我刊对此进行了关注。——编者 

积极应对划片入学新挑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和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在为学生上学提供便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破解择校难题、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的入学办法。相对于“单校划片”,“多校划片”意味着一个片区乃至一个小区对应多个不同的学校,也就是一个学校对应了更多的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这使得学校同时面临生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无论是“单校划片”还是“多校划片”,合理的划片都是这一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虽然各地做法各具特色,但在相关部门共同确定如何划片之后,学校的办学都将面临新的形势,需要在办学思想与办学实践上做出相应的改变,以迎接新的挑战。 

首先,更加需要面向全体。新的划片入学政策,会使学校生源状况更加复杂多样,学生学业基础也会更加参差不齐,这无疑会增加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难度,无论对于基础比较好还是相对薄弱的学校,都会提出新的挑战。面对学习基础比较弱和学习习惯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已经习惯于接收优质生源的学校会有诸多不适应;面对以前很难遇到的优秀学生,相对薄弱的学校也需要做一些调整与改变。因而,新的形势更加要求学校要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研究每一名学生,不能仅仅关注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更不能放弃个别学习一时有困难的学生。 

其次,更加需要尊重差异。划片入学使得学生来源更加多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学校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更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甚至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仅就学业成绩而言,优生与后进生也是同时存在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基于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基础,分层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为快慢班的操作,更不同于办重点班和实验班的做法,而是对不同的人在学习的内容、进度与方法上,要作出有针对性的不同安排,在最大程度上逐步实施个别化教学,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同时,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多方面的,而这多方面的差异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可以灵活地设计不同的小组学习或团队活动方式,既可以让有着共同学习兴趣和基础的人在一起,也可以让有不同基础的人在一起,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再其次,更加需要加强合作。划片入学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的重要方式,其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区域教育资源要相对均衡。这种看似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局面,恰恰说明了校际均衡与校际合作的重要性。目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仅体现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及城乡之间,也体现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因而,在一定区域内,加强交流轮岗制度、实施集团化办学、推进学区制建设等,都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的有益探索。学校应积极参与片区内的协同创新活动,可充分考虑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尤其是教师教研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片区内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最后,更加需要创建特色。划片入学所追求的教育均衡,决不是低层次的均衡,而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均衡。办学中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划片入学促进了教育均衡的发展,禁止了一些不正当的择校行为。但是,“一刀切”的做法,往往也限制甚至剥夺了学生及其家长正当的教育选择权。单一的判断学校好坏的标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也加剧了学校之间同质化的倾向,使得学生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进行多样化的选择。高水平、高质量的均衡,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由选择基础之上的。因而,学校的特色创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学生多样需求的需要。 

在学校特色创建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形式化、局部化、短暂化和绝对化的现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从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出发,全面考虑,整体协调,从点到面,逐步推进,可以从办好特色活动、特色项目开始,进而办成学校的一个特色,然后逐步由学校的特色发展成为一个特色的学校。特色的创建要坚持本色,注重长远,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不同学校可以有不同的特色,同一个学校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与选择性。特色的创建要关注差异,尊重选择。(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代蕊华) 

变“就近入学”冲击为内涵发展契机 

“就近入学”旨在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北京市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把一所又一所好学校办到家门口,让老百姓实质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这一由行政主导力量推进的“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以来,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扩大,为更多老百姓的孩子带来了教育改革的福利,也给学校发展带来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就近入学”为一批普通学校带来了政策红利,借助生源结构和质量改变,为普通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这也给一些传统优质名校带来了压力和危机。传统优质学校以往生源“百里挑一”的生源结构,受“就近入学”政策波及,生源结构发生改变,来源复杂多元,生源质量下降明显。 

一批名校,在教育改革中还肩负起更多的社会担当与教育使命,纷纷以优质资源辐射形式,以合并薄弱校、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发展多种模式,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贡献,严重分散了学校校长的办学精力,学校疲惫不堪,校长承受高度社会责任、高度心理压力,学校教师出现高负荷工作状态。 

应对“就近入学”,从政策主导推进到政策在学校层面落地实施,学校准备好了吗?学校能否适应“就近入学”新常态? 

对此,校长应积极主动研究并适应教育政策变革,在变革中找准机会与突破口,明确学校发展价值定位,做好学校发展规划,引领教职工积极做好应对策略,探索学校内涵发展新模式,这必将会迎来学校发展的新契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就近入学”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资源垄断引起的权力择校,从生源入口保障了起点公平。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另一种隐性的“不公平”正在学校场域内发生,学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学生生源复杂化,给学校多年积淀的教育教学传统带来冲击。任何一所学校所积淀的优秀教育教学传统,都深刻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思维与习惯。优质名校擅长于培养拔尖人才,基于原有优质生源学情基础,进行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于“就近入学”生源,同一班级教学场域,生源学业基础差异、学习习惯养成差异、家庭教育背景差异是前所未有的。 

同样的压力,普通学校也存在,正如一位普通学校教师所说:“以前接收的都是外地生源,现在,生源这么好,我很难适应,我还以为他们零基础。家长高期待和高要求,让我觉得压力很大。” 

那么,如何应对这些学校校长的困惑呢?某位校长提到:“面对差异显著的生源,由学校差异转移到学校内部生源差异,对于校长而言,最为关键的,是思考如何做好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师教学育人观念,转变教学思维,设置多元分层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实施。我想,一段时间内,教师需要适应学生,研究学生,从而做到个性化培养学生。” 

“就近入学”政策实施,最为主要的是,关注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及育人品质提升,这也是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关键。所以,建议学校积极主动适应变革,做好学校文化反思与重塑,明确学校办学定位,进行价值重塑,以文化引领全体教职工形成新的育人价值观,重视教师培训与教师队伍建设,尤其重视开展“学生研究”,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学生成长的需求,为每一位学生创建生命成长的体验场。同时,重视学校育人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丰富完善学校课程育人体系,进行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变革,正确把握学生研究学情,开展智慧生态教学,建构促进学生成长的课堂文
“就近入学”政策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不仅仅是政府政策制定部门单方面的事,更是亟需学校主动适应与积极参与、保障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效益、为每位学生成长提供适宜的教育的过程。(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 张祥兰)

《中国教育报》2016年8月24日第3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