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被拐心路历程:给了个糖醒来就在火车上了
杨国防说,杨博当年就是从这个大门出去后被拐走的
湖北《楚天金报》相关报道
陕鄂两地媒体联动,“一颗糖苦了两个家,陕西娃被拐24年后,竟在湖北监狱找到……”昨天,湖北《楚天金报》整版报道了此消息。
被拐后,杨博有没有寻找过亲生父母?昨天(7月26日),媒体记者联系到曾帮杨博采血寻亲的志愿者,他们说,在“打拐”DNA数据库中,张四海(杨博)是幼时被拐卖、成年后寻找亲生父母的第一例信息数据。“小时候每逢过年或者过节,我都在房间里磕几个头,大哭一场!”
杨博主动在网上寻亲
24年前,陕西渭南合阳5岁男孩杨博,因为一块糖被拐卖到河南鹤壁浚县。24年后的今年7月,父母接到派出所通知:你娃找到了!改名叫张四海,现在在湖北沙洋监狱服刑3年,刑期至2029年12月17日止……
昨天,媒体记者联系到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小梅和大树,他们曾帮助张四海进行采血、回忆被拐时的情况、寻亲等。
2008年12月1日,“宝贝回家”网站上出现一条寻亲信息。寻亲编号为5049的张四海,登记了自己的资料。他说,自己头上一个旋,左肩后有一个黑痣,右背部有一个小黑痣,左眼眉内有一明显的疤痕,是在小时候家门口磕的。当时是找小朋友玩时被拐的,一个男的给了个糖,醒来就在火车上了……他还上传了自己被拐卖后拍的照片,以及2008年的照片。
志愿者小梅回忆道:“张四海(杨博)很迫切地想要找到亲生父母,我当时见了他,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小伙子很老实。”小梅和大树曾协助帮他回忆、分析线索,因为哪怕是一点点线索,都会为寻亲增加很大的机遇。
被拐后杨博对家的回忆
以下是张四海(杨博)在志愿者引导下作出的回忆,里面有许多“好像”字样:
①好像有个姐姐,那时姐姐好像已经上学了;走亲戚的时候爸爸骑着那种老式自行车去的,爸爸好像是卖豆腐的,不敢肯定;有爷爷奶奶,记得有一次因为尿床还是什么被父母打了,在爷爷奶奶房间睡的。
②家里好像有个后院是窑洞,里面有毛驴,能看见猫头鹰。
③家里是走廊房,房子不是坐北朝南的。住房正对面就是厨房,好像厨房正上方就是街门;家里出了门好像就是大路,往上走还有十字或丁字路!印象里有卖东西的,应该最少是个镇!印象里是去找朋友玩被拐的,(一个男的给个糖,醒来就在火车上了,后来还坐了汽车。)
④家附近有个杀羊的,家里有很多羊头;隔壁家好像是做生意的推车卖饭之类的,他家里有个小黑白电视;家附近有个女孩家,好像条件很好,小女孩家玩具比较多;好像玩过铁环推的圈圈。
⑤小伙伴好像叫黑子,自己叫波波(波娃子),父亲小名好像叫囔囔。
⑥来到河南后儿时的伙伴叫我四川大熊猫,但养父告诉我,我可能是陕西或者山西的。
⑦家里一天吃两顿饭的,吃的饭好像是黄黄的,现在觉得是糍粑。
⑧爷爷是村上串忙的,就农村那种谁家有事烧火的,他每次回来都给我带花生米吃。
……
这些零散的记忆一直在杨博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很难想象童年被拐,给杨博的心里留下了怎样的阴影。
全国寻生父母第一例DNA数据
2009年,公安系统建立了失踪儿童以及失子家长DNA信息库,对疑似被拐儿童和失子家长免费取血样进行DNA鉴定,并将数据入库。
在厦门打工期间,杨博曾与志愿者多次沟通,期望取血样将自己的DNA数据入库,等待亲生父母的DNA对比。为此,宝贝回家志愿者及时与公安部、河南、福建厦门警方进行沟通。
“2009年9月3日,张四海(杨博)给我发来信息说,大树,告诉你个好消息!我今天作过DNA了!”大树回忆道。
据介绍,在全国“打拐”DNA数据库中,张四海是幼时被拐卖、成年后寻找亲生父母的第一例信息数据。这对于当时的杨博来说,仿佛让他看到了未来的追求和希望。
后来,杨博又在四川进行了第二次采血,再次为他寻找家人增加了可能。
每逢过节都会大哭一场
2009年9月3日晚,那时22岁的杨博,激动地在宝贝回家寻子网上留言:
“多年来,心中的创伤不知道该向谁去讲!在一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今天在厦门地区做了DNA,这是我多年来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前小的时候想的是等成人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后再找家的!小时候的心酸,我现在都不敢想!‘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老话我是深有体会的,小时候每逢过年或过节,我都是在房间里磕几个头,大哭一场!”
“说真的,我的心太累了,我现在遇到困难时就想到我那个家,家中的爷爷奶奶不知道今生还有机会再见不,想想他们那时候对我那么好,我做孙子的一天也没有尽过孝,真的不知道回到家该怎么面对?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放弃找家的,要是我们这些寻亲的人遇到困难了都放弃,就算不为亲生父母着想,也要为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想想,是他们的无私奉献,鼓舞着我们!”
还是那句话,‘人从哪来的,还是要回到哪里去的’,人这一辈子要做的无非就是‘问心无愧’,就算等到垂暮之年找不到,最起码不会遗憾的!不管大家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今天,终于把我十几年的心愿了却了一半,我会继续努力下去的!最后还是要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和公安部门,还有那些打拐事业的帮助者们说声谢谢!是你们给我们在寻亲的道路上点燃了希望的光明!”
寻亲时曾和四川家庭误认
2009年9月,通过宝贝回家寻子网的信息,四川绵阳的李昌清发现,张四海(杨博)与自己19年前丢失的儿子李波惊人的相似。
随后,张四海与志愿者一起来到四川绵阳,在没有路人的指引下慢慢向李昌清家走去。当他来到李家时,周围邻居愣住了,感觉二人十分相似。特别是当张四海与李家二儿子走在一起时,体型和笑起来时的神态非常像。
杨博与李家丢失的儿子无论是年龄、还是照片以及被拐过程等都惊人相似,李昌清和张四海都十分高兴,只等亲子鉴定结果的确认。
就当大家都沉浸在亲子团聚的喜悦之时,公安局的DNA检测结果显示,张四海与李昌清的DNA信息不匹配!
寻亲之路,一切重头再来。文/记者姬娜 实习生戴云舒 罗展 图/记者代泽均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