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中国农科院发布《基于地理统计学的小麦籽粒质量地图》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中国农科院籽粒统计学 2016-05-24 13:58:16
23日在此间召开的“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观摩活动”上,中国农科院“非正式”发布了《基于地理统计学的小麦籽粒质量地图》,可以一图看懂小麦品质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
23日在此间召开的“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观摩活动”上,中国农科院“非正式”发布了《基于地理统计学的小麦籽粒质量地图》,可以一图看懂小麦品质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
 
之所以说是“非正式”发布,是因为活动议程安排中,本无此项发布。上午在位于邻近的辉县市冀屯镇的示范基地参观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魏益民研究员向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汇报优质小麦生产集成技术中,提到小麦品质与地域的关联性,被敏锐的陈萌山一路“追问”出了这张已研发8年之久的地图,当即要求在下午的座谈会上予以发布,造福更多农户。
 
魏益民介绍,8年来,其团队对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定点采集的农户大田小麦多品种分析研究表明,小麦籽粒千粒重、面团稳定时间具有强的空间相关性,且年际间稳定;沉淀值具有强的空间相关性,但年际间有变化;容重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空间相关性较弱,且年际间稳定性差。因此,千粒重和面团稳定时间可以作为优质小麦生产区划的重要参考性状,容重和沉淀值可作为参考性状。这就为小麦生产的品种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位于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三兴家庭农场和辉县市冀屯镇五丰粮食合作社的示范现场来看,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按政府组织、农民合作社和职业农民三种组织形式,集成了节水优质小麦新品种、小麦规范化精量播种、小麦测墒补灌节水、小麦测土配方减量施肥、小麦病虫草害防控、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小麦品质分析与监控等七大技术,平均每亩减少浇水1次、节水40立方;用种从30斤以上降至20斤左右;农药肥料施用量也进一步减少,在黄淮海小麦主产区走出了一条显示度好、创新性强、可复制的节本增效、绿色高产的小麦生产新路。(记者 瞿剑)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