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天文学家揭秘金牛座“行星胎盘”结构成因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胎盘天文学家成因 2016-02-29 11:08:26
距地球450光年以外,金牛座一颗年龄不超过100万年的恒星HL Tau周围,年轻的行星正在原行星盘中孕育形成
(记者王珏玢)距地球450光年以外,金牛座一颗年龄不超过100万年的恒星HL Tau周围,年轻的行星正在原行星盘中孕育形成。记者28日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科研人员联合美国天文学家最新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HL Tau原行星盘中明暗交错的环带特征结构可能源于存在三颗未曾发现的行星,这一发现对研究行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项研究参与者、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介绍,所谓原行星盘,是环绕在年轻恒星周围、由相对较高密度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气体盘。原行星盘是行星系统的诞生地,就好比孕育行星的“胎盘”,其半径可以达到1000个天文单位。

年轻恒星HL Tau周围的原行星盘一直是毫米波天文观测的热点。2014年,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观测发现,HL Tau系统的原行星盘内存在多个明暗交错的环带。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得到原行星盘的高分辨率图像,但这些观测到的明暗环带是什么、如何形成,科学界并没有明确结论。

在该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基于原行星盘内行星与气体、尘埃的相互作用开展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发现,HL Tau原行星盘中可能存在三颗此前未曾发现的行星,它们位置各异,各自的质量分别为0.35、0.17和0.26个木星质量。

行星与原行星盘的相互作用,是形成原行星盘中这些明暗交错环带的原因。由于太阳系的行星系统也诞生于和HL Tau系统类似的原行星盘中,解密这一结构,不仅有助于人类深入理解HL Tau原行星盘的演化和行星形成过程,也对人类认识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这一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线刊发在天文学国际权威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