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假期社会实践应摒弃“作业”思维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社会实践思维 2016-02-18 11:11:07
寒假期间,一些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给学生布置了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的任务,有的还要求学生开学后提交报告,并要求由居委会或其他机构盖章确认。由于有些地方要和中考挂钩,所以这成为学生必须完成的假期作业。
寒假期间,一些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给学生布置了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的任务,有的还要求学生开学后提交报告,并要求由居委会或其他机构盖章确认。由于有些地方要和中考挂钩,所以这成为学生必须完成的假期作业。
 
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受锻炼,在志愿服务中培养公益精神,这种拓展教育资源的开放理念,是学校教育一个不小的进步。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课程化”“作业化”的思维来看待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像其他课程的作业那样,简单布置给学生后就静等收作业了。不过,和对待其他作业不同的是,学校对学生如何完成、有何实质收获等,却很少也很难进行翔实的考查和确切的认定。
 
事实上,由于日常教育中没有或很少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和示范,缺少强有力的督促和具体的方法指导,不少学生甚至家长面对这个特殊作业会感到无所适从,结果是以完成“书面作业”的方式来应付者不在少数。这不但培养不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志愿精神,反而容易养成弄虚作假的坏毛病,这种情况在一些地方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真正把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看成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和内容,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从内心深处都没有视之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资源,顶多当成现有学校教育的“派生需求”;直接原因则是,当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中,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的教育价值都没有得到应有体现,因此对学生也就没有足够的引导力。有的国家,比如美国一些大学招生过程中,除了分数之外,还特别看重考生是否有做义工的经历,不做义工,就别想申请好大学,更难进入名校。由于国情和文化背景差异巨大,我们虽然没必要简单模仿,但培养目标有相近的地方,比如培养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精神、培养面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和融入能力、培养对未来的担当意识等,这同样应该成为我们立德树人必不可少的追求。
 
“世事洞明皆学问”,《红楼梦》里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社会才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这本大书是任何教科书都代替不了的。
 
大学期间学生受益最多的环节是什么?一项专业调查显示,选择“校外实习与社会活动”比例为37%,“同学间的互动交流”为22%,“课外自学”为15.3%,而“教师指导”和“课堂教学”仅仅分别为11.7%和13.6%(1月5日《光明日报》)。这个结果不是说明课程和书本不重要,而是说明其他渠道的收获是学科化知识代替不了的,这更能看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在“学校即社会”和“社会即学校”二者之间,陶行知选择了后者。在这位人民教育家看来,打通了学校和社会的内在联系,教育的手段、教育的素材、教育的工具以及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拓展,学生更多接触和参与社会生活,才能真正了解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自觉养成服务社会的思想和能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今天仍不过时,其营养值得认真汲取。特别是在当前应试教育倾向还难以根本扭转的情况下,引导和指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随时随地学习,既能最大限度激活封闭的书本知识,也能获得更加完整的精神成长。(钟焦平)
 
  《中国教育报》2016年2月18日第1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