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加快白水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白水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2016-01-24 20:20:00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牵动面广的朝阳产业,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白水县坚持突出旅游特色,规划动态调整,资源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升级的战略思想,按照“圣人山水农家乐”和“汉字之根、
1412408371407

加快白水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叶珺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牵动面广的朝阳产业,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白水县坚持突出旅游特色,规划动态调整,资源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升级的战略思想,按照“圣人山水农家乐”和“汉字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白水”的发展思路,深度掘“四圣”文化资源优势,丰富旅游的内涵,提升旅游的层次,把文化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用鲜明的特色文化来提升白水文化旅游的发展品质和档次,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名优品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如何进一步加快白水县文化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最近我做了一些调研,也形成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白水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

文化旅游业是白水县域经济发展“果煤酒城游”五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实现“一业兴百业旺”强大发展引擎,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更是促农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白水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以下独特优势:

1、发展机遇好。当前,白水面临合凤高速开工建设、蒲白高速即将动工的历史机遇,畅通、便利的交通、信息条件将为白水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同时,“微旅游”、自驾游的兴起,这些都为白水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聚集人气、汇聚人才和资金支持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2、人文资源多。白水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县境古遗址、古墓葬、古寺庙、古建筑等多达180余处,仓颉庙与墓等国保单位4处,圣寿寺等省保单位7处,县级古遗迹400多处。是全国唯一坐拥“四圣文化”资源的县市,文化旅游资源在陕西堪称一枝独秀。

3、自然资源优。新时期文化旅游的互补就是看山看水、休闲体验。境内有全省最大的人工林场—方山森林公园、渭北最大水域—林皋湖两个国家2A级景区。以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富卓“苹果人家”,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南井头“锦绣农家乐”为龙头带动,开创了以游园采摘,赏花踏青,体验农家生活的乡村休闲旅游的大好局面。

4、政府主导强。2006年—2013年成功举办了“谷雨公祭仓颉典礼”、“汉字寻根祭祖大典”“穿越黄土地红色延安行”等大型节庆推介活动,聘请国内知名团队高起点完成了《白水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白水县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累计投资2.21亿元完成仓颉庙旅游专线道路、中华仓颉碑林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仓颉庙祭祀广场正在建设之中,白水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定位

一是打造“东北人文、西北自然”文化旅游格局。“东北人文”框架中“四圣文化”是白水文化旅游产业战略发展的重点,要加快仓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以仓颉文化旅游区开发为重点,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仓颉庙文化旅游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文景观营造,以打造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努力将仓颉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文化产业园和全国首屈一指的汉字文化寻根祭祖旅游圣地。“西北自然”框架中以打造“国际慢城”为目标,把县城作为景区大本营,大手笔规划城市建设。重点将林皋湖、方山、云台山自然资源统筹打包,高端策划,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渭北休闲观光风景旅游区,与仓颉庙历史文化旅游形成门类互补。

二是重点开发“河山圣地、四圣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按照全县旅游资源分布区域和特点,为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应尽快开辟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一是富卓苹果人家—洛河河谷(飞泉寺)—仓颉庙—魏长城遗址—纵目黄土古堡—蔡伦庙东北环线游;二是雷公庙—圣寿寺—王河设施农业观光—下河西遗址南线游;三是杜康墓—林皋文化旅游古镇(林皋湖)—方山森林公园—云台山西线游。围绕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目标,进一步增强县域旅行社组团能力和行业管理,更多地吸引外地旅行社组团赴白旅游,形成全县“文化旅游一盘棋,举县之力抓旅游”的工作格局。

三是强力打造地方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圣地。充分利用仓颉立志造字等12个传说典故,入学拜圣等6个民俗风情,杜康酒酿造技艺等4个民间艺术,九龙木雕、泥塑、剪纸、刺绣、烙画、麦秸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景区附近村落开发一批独具乡土特色的民俗文化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对进一步挖掘民俗文化、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真正达到“以旅兴农、以旅助农”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白水尽管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仍处于“资源是富县、规划低起点、开发低层次、管理低水平、缺失竞争力”的初始发展阶段。主要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

1、理念思路创新不足。理念决定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发展出路。白水文化旅游发展最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创新的理念和思路。对文化旅游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缺乏对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紧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认识。

2、体制机制管理不顺。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政出多门现象较突出,没有统一挖掘、整理、研究、开发的专门机构。政府在景区景点开发管理运营过程中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导致景区发展、景点建设和完善服务功能上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3、基础建设进展不快。从旅游开发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来看,白水的旅游业还仅停留在行、游两个层次上,而在吃、住、购、娱四个层次上都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突出地表现为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4、项目招商后劲不大。景区重点项目数量不多,招商引资成功率不高,景区在建项目进度不快,县财政专项资金对旅游产业支持有限等,制约了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社会基金和民间资本在景区投入的企业是捉襟见肘。

5、宣传推介效果不好。多年来,白水围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对外整体宣传效果不佳,推介不给力,导致了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不温不火”,市场影响力不大的结果。

四、加快白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政府要走好“三步棋”

一是完善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编制,建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打造以仓颉文化为龙头的“四圣文化”旅游区、林皋湖及方山森林公园山水旅游度假区、富卓苹果人家、南井头锦绣农家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区。

二是出台政策。制定景区景点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新办法,尤其在招商引资、投资融资、税收缴纳、土地使用等方面实施特惠政策。同时加大本地旅行社扶植力度,提高购票返还比例,并出台《旅游营销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鼓励旅行社提高接待游客能力,扶持旅行社做大做强,开通白水三日游。

三是整合资源。从优化职能着手,遵从“规划一张图,管理一个法,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成立以城建、交通、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文化旅游景区管委会,负责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等职能,实现职能资源价值最大化。负责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推介、项目策划包装、拓展投融资渠道等工作,使四圣文化旅游、山水休闲旅游、乡村农业观光旅游等优势项目早落地,早实施,早运营,切实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强县”目标的全面实施。

(二)部门要打好“三场仗”

一是打好招商引资运动仗。实施“动起来,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组团参加中省大型招商引资推介会和各大旅游城市节会活动,邀请大企业、大集团、社会基金客商企业家来白水考察、洽谈。成立白水旅游开发总公司,打造旅游开发融资平台。突出仓颉字文化、林皋湖和方山森林公园等一批优势文化旅游资源的招商引资,促进旅游产业向市场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是打好策划推介破袭仗。有效整合全县旅游资源,聘请专门机构、专家学者,对项目分别进行整体性、全方位、个性化包装,全面提升项目质量。充分发挥项目策划包装推介机制,在全县设立旅游服务咨询点,采取邮寄、驻点报送、网络推介、节会推介、电话推介、企业推介等方式做好旅游项目推介工作。建好项目储备库,积极向上申报旅游项目,做到储备一批、申报一批、落实一批,争取更多的旅游项目挤进国家、省级部门计划盘子。

三是打好硬件建设攻坚仗。在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方面,实行边建设,边办理的办法。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景区景点资源优势,策划包装推介一批极具特色的星级宾馆、饭店、商业一条街等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修建县城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景区景点配套设施。

(三)投资要开好“三辆车”

一是争取政府项目资金。精编白水旅游项目库,做好项目筛选和上报材料工作。引导开发商争取旅游国债、旅游发展基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扶贫资金等政策性资金,为白水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引进民间社会资本。强化政府引导,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全民招商。以优良环境、优惠政策和优质资源,面向全国大企业、大财团、大老板招商引资,加快旅游景区建设。

三是激活社会资金投资。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激活和引导本地社会资本开发民俗风情、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民俗文化旅游项目,打造白水文化旅游产业新亮点。

(四)人才要撑起“三个区”

如何真正把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我们就必须练就“宰相”度量,树立“平台”理念,实施“实干”作为,全力以赴建设好“三个区”:

一是构建人才“集聚区”。树立新的人才资源观,出台全县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对稀缺人才、中高级人才的待遇、住房和管理上给予最优惠的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一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旅游高级专门人才、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紧缺人才。

二是打造人才“创业区”。坚持产业聚才,项目引才,积极构建吸引各类人才服务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平台。同时,稳定和用好现有旅游人才,对有潜力和有进取心的后备旅游人才要注意选拔和培养,让他们更好地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三是组建人才“智囊区”。运用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学术休假、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吸引和留住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来为我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中共白水县委书记)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