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率高 应如何预防?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视网膜糖尿病 2015-12-30 16:58:57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听起来似乎与眼睛没有太大关系,其实不然,糖尿病最大危害就在于能引起诸多慢性并发症。长期血糖增高,会致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听起来似乎与眼睛没有太大关系,其实不然,糖尿病最大危害就在于能引起诸多慢性并发症。长期血糖增高,会致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便是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很可能会逐渐剥夺患者的视力。
 
近九成老糖友患“糖网”
 
这是一种致盲性眼病,是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一定年限后出现的眼部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激素及细胞代谢异常,可引起眼组织、神经及血管微循环改变,造成眼的营养和视功能的损害。因此,患有糖尿病的人眼部也会出现病变,患糖尿病时间越久,患者的眼部疾病的概率就会越大,10年以上可能达到85%,20年以上的几乎90%以上。
我国眼底病学,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背景型与增殖型两型,每型又分为三期。由I期发展到III期,速度一般较为缓慢。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患者几乎没有明显的视觉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当病变累及黄斑区就会发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中发现暗点;当视网膜小血管发生破裂,较少量的出血进入到玻璃体腔中,患者会突然感觉眼前有形态各异的黑影飘动,一旦有较大的血管发生破裂,大量的血液涌到玻璃体腔中,患者就会发生视力突然下降,视物不见。如果视网膜血管闭塞,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病变进展到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就会发生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的晚期患者眼球萎缩,甚至需要眼球摘除等。
虽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初期症状不明显,但早期治疗效果却是最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一个渐变的过程,患者往往容易忽视,直至出现视力严重下降才去医院就诊时,大多已处于病变的中后期,治疗效果较差。
 
损伤不可逆预防须趁早
 
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手术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控制视网膜病变,挽救视力呢?
 
专家建议,糖友一旦发现以下症状,要尽快到医院检查:视力减退,特别是夜间视力下降最明显,或近视程度加重;看东西出现重影;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眼前有发黑的物体漂浮,如小球、蝌蚪或蜘蛛网;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视物不清,如隔云烟;视物有闪光感。
 
同时,定期检查尤为重要,普通体检中的眼部检查是无法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定期散瞳加眼底照相检查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金标准”。建议I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后5年首诊,以后每年检查一次;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首诊,以后每年一次;如在检查时有异常发现,应更频繁地进行随诊。
111.jpg
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含叶黄素、微量元素锌和多种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的眼保健药品,有助于防止黄斑变性的发展。专家指出,叶黄素作为高能量蓝光滤过器,可削弱蓝光,保护中央视网膜;作为抗氧化剂,可保护黄斑,减少可见光短波段的损伤。糖尿病患者可选则木糖醇配方的来益叶黄素,又有其纳米级微胶囊技术将脂溶性的叶黄素转化成水溶性的纳米级叶黄素制成咀嚼片,安全服用利于吸收,不必担心对身体产生任何副作用,有效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此外,糖尿病患者应当严格控制饮食,尽量少食或不食糖类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品;远离酱菜等盐腌制食品;少吃动物油脂,尽量选用植物油,多吃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胡罗卜;适当增加海产品的摄入,如海带、紫菜、海鱼等。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