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级对地观测标定山体滑坡掩埋建筑
由于泥石流的掩埋,现场形成了新的高低不平的地形,难以确定房屋被掩埋的精确位置,而最有可能找到幸存者的地方,就是那些房屋的内部。经过对观测设备热成像等综合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以及工程师现场建模计算,光启团队确定了大部分被掩埋楼栋的位置,并在灾害核心区连夜徒步放置标记物,绘制出“泥下地图”。
光启技术人员介绍,其背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成像对整个区域的地理信息进行重建,同时,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对泥石流破坏机理、流向和作用力现场进行建模分析,得出楼房被冲刷的相对位移以及坍塌方位。对照灾害发生前的地理信息图,确认了被掩埋楼房的大体位置。再利用热成像摄像头,指导人员实地安放掩埋点标志。
光启团队成员回忆,在热成像摄像头的指引下,他们一直徒步走到了泥石流的源头区域。“扛着沉重的标记物,几乎走遍了整个灾害区域,周围飘荡着各种异味。由于土质松软,每走一步,双腿就陷入泥潭中。走着走着,有时发现自己脚两边都是屋顶。”至22日凌晨5时30分,已经确认标记出16处掩埋点,涉及被掩埋房屋30余栋。
又讯 22日15时,深圳滑坡灾害第五场发布会通报,截至发布会前,挖出第一位遇难者,失联人数降至76人,其中男性51人,女性25人。73人身份已经确定,另有3人身份仍在核实。
滑坡灾害现场仍有个别地方探测到生命迹象,救援人员正在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地开展救援。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