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苹果技术推广首席专家郭学军“苹果宝宝”的苹果梦
渭南青年网 中央第九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渭南市苹果技术推广首席专家、渭南市农业专家服务团果树蔬菜分团团长、渭南市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白水县园艺站站长郭学军,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先后参与了10多个科研项目试验工作,荣获省、市科技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9次,2014年被人社部、农业部授予“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资格,并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说起“苹果宝宝”,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长得像苹果一样,萌动可爱的小宝贝。可这怎么能和“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渭南市苹果技术推广首席专家、白水县园艺站站长郭学军联系起来呢?
去年,白水县曾经举办过一次打造“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微信征选“苹果宝宝”的活动,许多果农很认真地推选了跟自己最贴心的、最符合大家心中“苹果宝宝”人选的郭学军。虽然闹出了“评选小娃冒出个大人”的笑话,但至此,生长在“中国苹果之乡”,一直从事苹果技术推广的郭学军就有了“苹果宝宝”的美誉。
同事说他,是果痴,是苹果狂人
12月2日,赴白水县北塬镇北塬村为果农讲授《苹果矮化树的冬季修剪技术》。
12月4日,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为澄城县王庄镇果农代表讲授《现代苹果转型期的新思考》,并参加交流提问座谈会。
这是郭学军的苹果技术培训进程。
年初,郭学军给自己定下任务,今年给果农进行苹果技术培训100场次,园艺站的技术干部每人包片包点下乡进行苹果技术培训不少于10场次。
算一算,现在已经72场次了,参加人数已达万余人次。离春节还有两个月,在计划内完成任务没问题。园艺站的同志说,他自己干的不停点,还把大家都弄得忙忙的,我们决不会落下步子。因为郭学军,园艺站形成了比赶帮超的火热场面,每个人下乡都装着一把剪子,遇到问题随时上手修剪、示范讲解。
郭学军热爱苹果。开车路过,看到谁家的苹果务得特别好,或务得不好,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郭学军自嘲,他得了职业病。同事说,这个病是爱好,是痴迷,是对苹果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著追求。
打开郭学军的微信相册和培训日志,苹果技术培训有时在教室,有时在乡村的小广场,有时在苹果园,有时他还上到苹果树上拿着剪子边示范边讲解。果农们说:“郭老师讲课浅显易懂,生动有力。”
有人说,在白水一扁担打倒10个人,9个都跟苹果有关,其中5个是土专家,把这些土专家放到陕北、甘肃,都是技术员。农技师、杜康镇冯家塬村的果农冯国兴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苹果就卖不下钱。不说其他地方,单说洛川,验果子、修剪树、收苹果,都是要白水人。”
杜康镇冯家塬村的果农和郭学军都成了熟人,原因是他经常来村子讲课,再是他的手机24小时都开着,啥时候都能打通。冯国兴说:“郭老师一心为果农,对咱是真上心。”
果农间流传着一个顺口溜:渭南有个白水塬,县城有个园艺站,郭学军老师勇当家,个个同事拥护他,园艺站有26个姐妹花,管树不比男的差,走到哪里哪里夸……
群众评价:跟苹果最亲的人,跟果农最贴的人
雷牙镇小洼底村的果农、果友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孙富民认识郭学军是在十年前。他的苹果园有了锈果病,他摘下几片叶子,骑上摩托来到县园艺站。刚好是下午上班时间,他在门口碰到一个人,匆忙把事一说,那人就坐着他的摩托,到村里看了十几个果园,然后开了个药单子。跑了两个多小时,没有吃饭就搭上通村车走了。事后才知道那人就是郭学军,县园艺站的站长。
还有一次,苹果得了苦痘病,他又来到县园艺站找郭学军。郭学军没说二话,跟着他直接进果园,诊断是氮肥过量缺钙引起的。给果树把病看好了,郭学军没有喝一口水又走了。
在白水县规划新建苹果矮化园时,孙富民栽了80亩,成活率达到97%以上。孙富民说,他的园子之所以成活率高,还是得益于郭学军。上门指导果园规划、栽植密度、品种选择、栽植深度及做好栽后管理,并采取地膜覆盖、树干套膜等措施,保持苗木成活和土壤水分。
苹果成就了孙富民,同样也成就了杜康镇冯家塬村的冯发财。如今是冯家塬村村主任的冯发财说:“我名发财,我也发了财,我是跟着苹果发了财,跟着郭老师发的财。”
冯发财还记得,郭学军到他村里推行苹果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技术”提高苹果产量质量时,他认为苹果树长得好好的,要截这个枝砍那个枝的,明显的伤树,他不认可,他的苹果树改型相对晚,但是到了第三年时,亩产从原来的1400公斤增产到4000公斤,令他心服口服。
接下来是通过间伐再次提高苹果质量,他第一个拥护,让郭学军拿他的果园开刀。长了十几年的树,要挖掉,他心疼得看不下去,等郭学军带着人把间伐搞结束才回来。他还担当起村上的技术队长,白天跟着郭学军间伐,晚上给果农作思想工作。
有一度苹果市场低迷,外村挖苹果树,他村栽苹果树。通过一系列的事实,他们村的观念变了,人人相信科学,个个信任郭学军。
看看今天的冯家塬村,新房一座座盖了起来,车一辆辆开进了村,仅去年就有十几辆小汽车开回了村子。
再放眼看整个果区,环境优美、生态优良,一派“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美好景象。
他,坚定地从家乡那颗大槐树下一路走来
在白水县西部,和铜川接壤处,有一个叫云台乡冯家山村的地方,郭学军就出生在那里。
村子里有一棵大槐树,枝繁叶茂,深深地扎根黄土地。据村子人说,这棵大槐树有两千多年了。12个小伙子连手相抱,才能抱住大槐树。树洞更是大得出奇,里面摆个八仙桌也没问题,郭学军小时候就和小伙伴在那里面捉迷藏,避雨乘凉。
根在大槐树的郭学军始终都离不开苹果、离不开白水。云南有人高薪请,他拒绝了;山东、新疆有人叫,他没有去。郭学军说,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苹果事业。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学时,郭学军学的是果树专业,他要用所学回报家乡。毕业后分配到白水县职业中学当教师,他创新性的编了一本苹果教材,被渭南市教育局确定为中小学劳动技能课统一教材。后来再到乡镇做科技副乡长,他主管苹果,研究苹果。当然,到了园艺站,那就不用说,一心一意从事苹果工作。
从教授苹果到从事苹果工作25年,郭学军先后出版了6本有关苹果的书籍,写了60多篇有关苹果的科技论文。其中,编写的《白水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和《渭北旱塬现代苹果生产技术问答》分别荣获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
2012年8月,郭学军被确定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深造。中国苹果权威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教授马锋旺是郭学军的导师,他评价郭学军:长期扎根基层,扎根群众中,执著追求,勤于钻研,实践经验丰富,是新一代苹果科技专家带头人。
在郭学军的带领下,白水形成了县上有专家,镇上有骨干,村上有技术员,家里有明白人的“宝塔式”果业人才结构。涌现出走上美国哈佛大学讲台的曹谢虎,苹果论个卖的魏福宝,以及苹果苗木繁育大户林秋芳等典型代表。
目前,白水苹果已经发展到52万亩,年产量56万吨,产值36亿元,优质果率达到85%以上。白水苹果成功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实现了亩产值上万元,果农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双万目标”;白水获得“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称号。
这是30万白水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这里面也倾洒着郭学军一份辛勤的汗水。郭学军谦虚地说:“苹果是我的根,苹果是的我魂。让白水苹果成为亿万人民的口福,是我的苹果梦。”(编辑/赵梅 记者 张晓玲 通讯员 梁怀珠)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