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室温下辊轧出2—5微米金属极薄带 有助认识材料微成形本质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室温微米本质 2015-12-05 11:23:38
室温下辊轧出2—5微米金属极薄带为脆性材料在微制造领域应用打开大门■最新发现与创新科技日报沈阳12月4日电(记者贾婧)记者4日从东北大学获悉,东北大学研究院、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刘相华教授课题组近期利
室温下辊轧出2 — 5微米金属极薄带

为脆性材料在微制造领域应用打开大门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沈阳12月4日电 (记者贾婧)记者4日从东北大学获悉,东北大学研究院、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刘相华教授课题组近期利用自行研制的3M微成形轧机,在组合成形条件下对铜、铝、钛、镁、钢、铸铁及非晶态等金属材料极薄带进行室温轧制,发现了超延展现象、脆性材料的非典型塑性和应变诱导反应扩散等一系列新现象,这些新发现对认识材料微成形本质提供了新的证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中国科学》、《Scientific Report》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

据介绍,其利用自行研制的3M微成形轧机,在压缩、剪切、拉拔组合成形条件下,对铜、铝、钛、镁、钢等金属材料极薄带进行室温轧制,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了传统最小可轧厚度的限制,利用直径为50mm工作辊轧制出2—5微米的金属极薄带。进而发现在组合成形条件下,不经任何中间退火,工业纯铜的延展率超过43000%,比2001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报道的对比数据提高了8倍多。这项新发现展示出以节能减排方式生产各类箔材的前景。

研究还发现,原本是脆性材料的灰铸铁等,在组合成形条件下均表现出非典型塑性,很难变形的高碳马氏体钢延展率超过200%。这些新发现为脆性材料在微制造领域的应用打开了大门,在血管中行走的机器人、在指尖上起落的飞行器等微机电产品有可能成为此项发现的应用领域。

他们还找到了一种在室温下制备金属间化合物的新方法,获得了新型复合材料。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