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从专利大国到专利强国:专利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成痛点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专利痛点强国 2015-12-01 16:17:00
  中国青年网济南12月1日电(见习记者 曹梦琳)我发明的新式座椅,如果安在火车和飞机上,就算坐硬座和经济舱,也能享受到卧铺和头等舱的待遇。可获得专利这么多年了,就是无法投入使用。年过六旬的戴贵柱失望
中国青年网济南12月1日电(见习记者 曹梦琳)“我发明的新式座椅,如果安在火车和飞机上,就算坐硬座和经济舱,也能享受到卧铺和头等舱的待遇。可获得专利这么多年了,就是无法投入使用。”年过六旬的戴贵柱失望地说。

戴贵柱是山东省假肢矫形康复中心内退的高级工程师,在业内有“座椅狂人”之称,曾为张海迪设计过如厕轮椅,解决了残疾人如厕难的问题。对于自己的专利长期“睡觉”,他感到痛心,“本来可以造福公众的”。

事实上,专利转化率低正是我国作为专利大国的痛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共受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236.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92.8万件,同比增长12.5%,申请量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但专利转化率远低于国际水平,只有不到10%。

近30年三次完善座椅发明 市场转化未果

2011年,经过三次完善后,戴贵柱发明的“盆躺式座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坐在这种新式座椅里,就像婴儿在母体内的姿势,也像航天员在飞行器里的姿势,感觉非常舒适。”戴贵柱介绍。“一般座椅是通过靠背向后调整角度,我设计的是向下,既有了角度,也节省了空间。”而此前他于1988年发明的“躺坐两用椅”也曾获国家专利。

图片1

  戴贵柱的发明专利证书。 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曹梦琳 摄

图片2

戴贵柱座椅模型。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曹梦琳 摄

但令他苦恼的是,多年来,他在推广自己专利、试图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屡次碰壁。

戴贵柱一度对自己设计的座椅信心百倍。但是,当他拿着自己的设计图和发明专利证书去拜访铁道部和交通部的工程师时,却被告知,自己的座椅无法生产使用。

“他们都肯定了我的设计,却又称现在列车座椅都是对排,不满足配置躺坐两用椅所需条件。”戴贵柱有些沮丧地说道。

此外,戴贵柱还和一些火车、客车生产商接洽过。不少企业看过产品后反响不错,但具体到应用上,就没下文了。“一些企业给出的说法是,这种新型座椅设计在现行国家标准中找不到,无法投入使用,有的则说有风险。”

“目前国家在专利申请、审查和授权方面做得很不错,但在专利成果转化、实施方面还有一些欠缺,不少企业怕担风险,并不愿意和一些本土专利发明人合作,而且社会上还广泛存在着以引进外国技术为荣的氛围。”戴贵柱总结。

专利申请相对容易,转化率却很低

戴贵柱的遭遇在国内不是个例。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个人得到的专利数虽然约占到全国授权专利数的一半,但其转化率却还不到5%。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共受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236.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92.8万件,同比增长12.5%,申请量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

尽管拥有如此庞大的专利申请量,但绝大多数停留在概念里,并未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科技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发展咨询专家林耕称,在全国22万个项目合同里,只有2571个是专利转让合同。如果把专利授权数做一个分母,那么专利转让实施率则仅有0.41%。

教育部《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中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如果平均计算,高校的专利转化率也只有5%。而据《中国科学报》报道,2011年我国专利技术实施率仅为0.29%。

中外知识产权网CEO谢旭辉分析,专利的转化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产业化,直接应用于生产;第二种是商品化,知识产权卖出去也是一种转化;第三种是证券化或者金融化,比如用技术入股公司。

他判断,如果是正常享受充分市场竞争的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在10%左右;如果是国有企业或者科研体系下的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可能连1%都没有。

同样可以说明问题的是,2011年成立的中国首家知识产权交易所——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运行至今四年来,交易量仅为个位数,其副总裁杨伟民接受采访时谈及目前交易所的运营情况,称“非常糟糕”。

专利转化为生产力须加强引导

中国正在建立起以创新为主体特征的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从专利大国到专利强国,势在必行。而解决专利转化率低下的问题显然是一个重要突破口。

专家分析,专利的质量是重要原因。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82.5万件,但同年的授权量仅为20.8万多件,只占到申请量的约四分之一。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维持年限5年以下的占55.3%,有效期超过10年的只占5.5%,远低于国外26.1%的占比。

“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政府方面取消专利数量导向政策,引导避免专利的种种不恰当用途。”山东大学有专家表示。

另外,专利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专利难以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专利,专利持有人找不到合适的商家。”谢旭辉建议,要建立跨区域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使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市场化运作顺畅获得它们所需领域的创新成果或知识产权。惟其如此,才能快速促进我国目前存在的“闲置专利”、“公职专利”等知识产权资源更好地转化。

中国青年网了解到,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组织和协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通过本单位负责技术转移工作的机构或者委托独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开展技术转移。

针对国家对专利转化的扶持制度,专家指出,国家要加大科技进步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并督促相关部门抓好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尽可能实行普惠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天使投资、信贷贴息、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让真正好的科研成果有其施展身手的机会。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