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一带一路”:中国文明型崛起 青年力量不可或缺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中国一带文明 2015-11-18 14:54:45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发起人、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 中国青年网记者 卢冠琼 摄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卢冠琼)亚太经合组织第2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今明两天在马尼拉举行。据悉,国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发起人、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 中国青年网记者 卢冠琼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卢冠琼)亚太经合组织第2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今明两天在马尼拉举行。据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中将阐述中国关于亚太区域合作的政策理念和主张,介绍“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进展以及为亚太和全球带来的新机遇,与各成员国共同勾画亚太未来的新愿景。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两年来,这一符合全球化需求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6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正在逐步收获早期成果。

“一带一路”有何新进展?其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才能抓住“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现实机遇……近日,中国青年网记者就“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热点问题专访了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

“一带一路”:中国文明型崛起的标志

“2013年是‘一带一路’的提出之年,2014年叫规划之年,2015年应当算是落实之年。”赵磊指出,“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名片”,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突出表现为“五个一”,即:一个顶层设计、一系列国际共识、一揽子合作协议、一批建设项目、一套支撑保障体系。

首先是“一个顶层设计”,赵磊介绍,今年3月28日,习主席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发表重要演讲,详细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其间,多部委联合公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以及中国的开放态势和行动等,使“一带一路”成为各方共同聚焦的热点。

“一批建设项目”可谓“一带一路”取得实质性成果的具体表现。赵磊举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顺利推进,习主席访巴期间,签署项目累计金额达460亿美元。中国与印尼签署雅加达—万隆高铁合作建设框架协议,明确项目按照中国技术标准设计并使用中国设备。中塔公路二期、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莫斯科至喀山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缅皎漂港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白工业园全面动工……

3月份,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中还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赵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展现了中国外交的责任进入全新的阶段,“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已经成为了中国恪守的战略文化。他表示,“一带一路”的成功不仅在于务实的经济项目,更在于人心、思想、思路、文化、制度等。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经济事件,更是一个文化事件。“一带一路”的实质,不是单纯追求一国经济利益,而是将共同体成员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努力实现所有成员普遍的利益增值,体现了“共同体外交”的逻辑智慧,他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文明型崛起的标志。”

赵磊告诉记者,文明型崛起的重要衡量指标就是“议程设置”能力的提升。“一带一路”概念提出后,伴随着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等一系列“组合拳”的使用,周边国家甚至西方国家开始热议“互联互通”、“经贸合作”、“金融支持”、“人心相通”等“暖词”。他表示,这一理念显然已经成为各方的话语焦点,有很多人开始谈论甚至慢慢喜欢上了这一中国词汇。赵磊认为,“议程设置”能力的提升,是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前提条件。

抓住机遇:要找准“一带一路”的痛点

“目前,大陆31个省、区、市在制订‘十三五规划’时,大多都主动和‘一带一路’进行对接。”赵磊指出,“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城市和企业来说是难得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但如何才能抓紧丝路机遇?赵磊认为,必须要找准“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的“痛点”。总书记讲“五通建设”,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倘若不连不通,就有痛点。“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找痛点就能找到机遇。”赵磊称,“人们体验中的痛点,就是市场的赢利点以及体制机制的完善点,同时也是未来工作的要点。”他举例,为什么中国电力企业到巴基斯坦比较受欢迎,因为在这样一个国家,电力短缺就是痛点。

  “未能庖丁解牛地了解每一个丝路国家”是我们“一带一路”发展中的“痛点”。赵磊表示,部分人往往把22个阿拉伯国家看作一个整体、把5个中亚国家看作一个整体……据此制定整齐划一的“打包政策”。但“一带一路”要真正具有生命力,就不能想当然地、简单片面地同丝路国家打交道,要真正去了解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群体对中国的期望、对我们的需求。

争取青年:“一带一路”必须恶补的功课

赵磊在其著作《一带一路:中国的文明型崛起》中提出,争取青年,是“一带一路”必须恶补的功课。赵磊称,“一带一路”要争取人心,尤其要争取国内以及沿线国家年轻人的好感和支持,因为这一倡议不是一代或两代人能够完成的事业。

“2014年,在越南、菲律宾以及中国台湾等地均出现了以青年人为主的游行浪潮。”赵磊指出,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在开展外交工作时,非常重视培养国外青年对其的好感。目前,中国“一带一路”工作的重点多针对政府高层、企业高管、学界精英等,对普通民众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工作力度尚显不足。

赵磊认为,随着全球市民社会的崛起,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以及青年人知情权与参与权的扩大,外交活动已不再是外交家的专利,政府也不再是唯一从事外交活动的行为体,而青年无疑是各国对外交往中最活跃、最核心的元素。“青年人有其自身特点,如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可塑性强等。”赵磊表示,青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及早重视与应对这一变化。”

赵磊提出,“要以青年人喜欢的方式影响青年人。”他认为,发达国家在文化输出时特别注重开拓青年人喜欢的领域:好莱坞电影往往通过震撼的电影特效、精彩的剧情吸引年轻观众进入电影院;日本动漫得到了很多青年的喜爱,甚至伴随着他们成长……

“这些事例的成功,在于深刻分析了对象国青年的需求,并以他们所能接受的方式影响目标受众。”赵磊补充,对于中国而言,要拓宽对海外青年人的影响途径:在外宣中,要展现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以及青年人的喜怒哀乐,用青年人亲近的方式传达中国声音,如《舌尖上的中国》就得到了周边国家年轻人的热烈回应。在网络世界中,要推动中国青年人建立话语权,要鼓励中国青年人在新媒体等全球平台上更自信地展示自己,在不对称的中外信息流中掌控形象塑造与文化引导的主动权。此外,可通过提高驻外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素质,增强留学、就业的便利化条件,努力在驻在国树立中国人讲平等、重关怀的良好形象。重点针对国外的青年人解读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对其存有的误解予以耐心地解释和澄清。

“要让中国青年了解自己的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赵磊说,外交主体与客体的核心都是人,当今世界处于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外交官,都是发言人。因此,做好外交与“一带一路”工作的前提是做好对本国青年人的教育工作,切实增强青年人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以及国家责任心。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