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教育部召开加强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登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美育教育部座谈会 2015-10-13 10:14:52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座谈会发言摘登 凝聚力量真抓实干开创学校美育工作新局面教育部副部长郝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
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座谈会发言摘登 

凝聚力量 真抓实干 开创学校美育工作新局面

教育部副部长 郝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学校美育高度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加强美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贯彻落实好《意见》,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学校美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是对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求作出的顶层设计,是对新时期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全面部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意见》,是教育系统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要用《意见》精神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转化为改进美育工作的思路,转化为指导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具体项目和措施,真正做到有实招、见实效。  

  《意见》按照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突出了加大统筹整合力度,推动形成学校美育改革创新的合力。贯彻落实《意见》关于统筹整合的要求,必须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的统筹。统筹好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的美育,使其相互衔接;统筹好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中的美育,使其相互配合;统筹好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中的美育,使其相互渗透。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和美育育人机制。二是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统筹。整合校内外各类美育资源,推进美育协同创新,健全教育与宣传、文化、文艺团体等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美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与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破解学校美育教师不足、场地不足、资源配置不达标的难题。三是统筹协调关键是要尽快解决美育师资短缺问题。在“配齐”“提质”“整合”三个方面着手。“配齐”,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制定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小学美育教师紧缺的问题,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中小学的美育教师。“提质”,各地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要建立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的水平。“整合”,各地要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教育部门要联合和依托各级文化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专业艺术院校要积极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的基地。通过“配齐”“提质”“整合”,切实解决美育师资队伍短缺问题。  

精神追求是美育的灵魂

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叶朗

  对于我们在教育领域从事人文教育、美育、艺术教育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是一个我们期待已久的文件。《意见》很多提法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一些思想和措施很有新意。  

  《意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我以为这个总体目标是在总结一个长时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把握了学校美育工作的几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具有中国特色。  

  《意见》强调要构建科学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互相渗透融合,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意见》特别强调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用艺术经典引导青少年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去追求更高、更深、更远的东西。  

  《意见》强调要结合“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资源覆盖面,体现了我们在进入高科技时代,应注重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最近我参与了在教育部体卫艺司引领下建设的一门“艺术与审美”的网络共享课,充分体会到我们的美育和艺术教育课程,一定要适应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形势,进行教育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意见》体现了中央提出的“举精神旗帜”的思想。《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这个指导思想渗透在《意见》对构建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具体要求之中。《意见》对学校美育的这种指导思想,正体现了中央政治局最近审议通过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出的思想: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要弘扬中国精神,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我们的学校美育工作,也要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我们要使中国精神成为学校美育工作的灵魂。《意见》体现了这个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使得这个文件有一种时代的光芒。  

让美育成为江苏教育现代化的美丽亮色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沈健

  学习贯彻《意见》,必须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定位、高品位要求、高水平提升,进一步加大学校美育推进力度,在彰显江苏学校美育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深化美育改革创新,让美育成为江苏教育现代化的亮点。  

  抓住重点,促进美育课程健康发展。一是“托底线”,中小学严格执行美育课程计划,对未能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价、评优考核“一票否决制”。二是“保基本”,统筹城乡美育课程的装备资源和师资配备,满足美育课程与活动的基本需要。三是“上水平”,着力提高美育课程质量,将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形成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高校在完善美育选修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强艺术经典教育和艺术实践教育。  

  破解难点,促进学校美育均衡发展。美育的难点在农村。一是抓突破。充分发挥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发乡土美育资源、扩大美育师资定向培养、培训农村美育兼职教师等途径,破解农村学校美育发展难题。二是抓投入。制定新一轮艺术教育技术装备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向农村学校倾斜,落实音体美器材资金12亿元。三是抓队伍。从2014年起,连续5年每年录用中小学美育教师不低于1000名,重点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启动省市联动美育师资培训行动计划,出台《江苏省中小学艺术教师职业技能标准》,落实《本科院校艺术学科教师职称评审资格条件》,在南京大学设立江苏省高校艺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优化基点,促进美育文化优质发展。一是“打开”校园,吸引和整合社会优质美育资源进校园,丰富美育内容,增强美育活力。二是“打通”课程,打通区域,打通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让学校美育渠道更加畅通。三是“打动”情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认同世界经典文化,培养“中国人”,培育“中国心”,培植“中国情”。  

  聚焦热点,促进美育评价科学发展。一是有抓手。以“美育进中考”为艺术素质测评的抓手,通过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考核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全面推动江苏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二是有政策。正在研制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拟将艺术课程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并作为艺术类考生高校录取依据。三是有制度。成立江苏省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和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和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落实美育公示制度和年度报告制度,促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以特色创建为引领整体推动学校美育工作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 王嘉毅

  《意见》出台后,甘肃省省长刘伟平、副省长郝远分别作出重要批示,通过学习,我们认为,《意见》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第一,高瞻远瞩,明确了当前和今后我国美育的方向与原则。《意见》将美育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必将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第二,内容全面,规划了各级各类学校美育的内容与方式。全面系统地提出不同学校加强和改进美育的主要任务,对加强和改进美育意义重大。第三,遵循规律,突出了美育的特点与要求。强调要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加强和改进美育,所提策略和措施,既体现了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方向,又遵循了美育的规律和特点。第四,促进公平,强化了改善美育薄弱环节的措施与对策。高度关注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这对补短板、促公平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操作性强,确定了加强美育的时间表与路线图。提出了三个不同阶段加强和改进美育的主要任务,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保障有力。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提出了不同任务,对教育督导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协同推进机制。  

  按照《意见》要求,甘肃省将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推动学校美育工作。一是抓落实,全力保障开齐开足课程。严格落实大中小学课程设置方案,开设丰富的美育地方课程,确保到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二是强师资,建立稳定的美育师资队伍。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加大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对口支教力度,着力破解乡村美育教师短缺难题。三是补短板,倾斜支持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大力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加大学校美育教学与活动条件的标准化改善力度,加大对边远农村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力度。四是抓示范,用典型带动推进全局工作。以创建千所“快乐校园示范校”为龙头,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五是增活力,集聚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各方力量。扩大高校美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和对口支援,探索开展社会艺术专业人士进校兼职任教。  

高等艺术院校在美育工作上要有使命担当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高等艺术院校担负着培养艺术专门人才的重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艺术院校的美育工作,提高使命担当意识,是整个学校美育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高等艺术院校要进一步探索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美育和美学的教学与研究。一是要在教师队伍中加强贯彻美育意识,不仅要求做到在专业上言传身教,更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把美育工作当作教书育人的重要指标,纳入教师考评系统。二是要在现有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中加大美育分量,尤其要把中华传统美学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内容。中央美术学院正在考虑进一步改革人文社科教学,在教学建制上使美育内容与各专业教学有机融合。  

  第二,整个社会美育水平的提升需要优质的美育产品资源。高等艺术院校在艺术创作上具有显著优势,是为社会美育提供优质美育产品的主产地。因此,在学校美育建设中,要突出把加强艺术创作提到新的认识高度上来。要通过创作大批思想精深、技艺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记录时代进步,反映社会主流价值,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要将艺术创作摆到更加明确和突出的位置上来,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把高等艺术院校的创作纳入科研范畴,突破目前仅以理论形态课题作为科研项目的限制。各院校应积极围绕时代文化主题制定创作研究规划,注重发挥既是教育名家也是艺术名师的队伍作用,树立精品意识,形成集体创研的合力。  

  第三,高等艺术院校要把培养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作为自己工作任务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探索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中央美术学院将依托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在完成每年的国培计划之外,还将筹划开展更多形式的美育师资培训活动。  

  第四,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更宽阔的实践和交流平台。目前,国内各大网站的艺术专版和各专业艺术网站十分活跃,但普遍缺乏美育角度的引导性和互动性。建议相关网站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加大优势资源开发和共享的力度,开发弘扬中华传统美学和美育思想、传播优秀文化艺术创作和美育研究成果的板块内容,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新形势,增加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特别是精品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资源的覆盖面,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校与社会互通的美育平台建设。  

贯彻《意见》精神 推进高校美育工作

浙江大学副校长 应义斌

  《意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从美育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统筹资源、工作保障等方面,对新形势下高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大学在贯彻落实《意见》中,要全面推进学校美育工作。  

  一、丰富课程,完善体系,打造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一是建设美育师资队伍。以引进知名艺术家、加大教师培育力度、聘任外籍专家教授相结合,建设高水平美育师资队伍。二是推进课内外一体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基层教学组织为核心”,将艺术课堂教学与群艺活动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艺术团训练向学生社团和院系(学园)课外艺术活动延伸。三是丰富美育课程载体。通过在各学科专业大类修读的通识课中设置文化艺术类课程,整合全校美育优质教学资源,形成美育教学合力。  

  二、打造品牌、创新机制,建设学生素养提升工程。一是构建校园三级联动机制。以“文化艺术季、社团文化节、中外音乐节”等文化品牌为主线,构建校文委、学生社团、院系(学园)三级联动机制,力求形成群众文艺活动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二是引进高水平艺术团演出。以国内外高校艺术团为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为辅,使学生有更多机会领略顶级艺术的魅力。三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着力建设教室、寝室、场所等文化,设立创意设计走廊、网上植物园等特色项目。  

  三、提升水平,扩大影响,完善艺术团建设工程。一是传承美育经典品牌。确保每年有十余项经典品牌艺术展演,形成一校多品的局面。二是积极参与艺术展演,在提高展演质量的同时,努力扩大学生的受益面。三是大力开展对外交流,将组织学校艺术团到国外进行交流演出,积极投身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四、着眼需求,夯实基础,建设条件保障工程。一是加强组织管理。为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管理,成立公共体育与艺术部,在分管校领导指导下开展工作。校文委每年定期召开2次专题会议,统筹规划学校美育发展。二是制定发展规划。践行“六高”强校的“积累文化高度”战略,将美育工作纳入《浙江大学章程》。三是强化资源保障。加大美育经费投入,建立文体发展基金;强化场地保障,拟规划建造2万平方米的学生艺术活动中心,以满足开展学生美育活动的场地设备要求。  

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学校美育工作

重庆市铜梁区区长 唐川

  作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我们通过学习领会《意见》精神,结合区情,提出“转观念、建机制、强基础、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学校美育工作。

  一、转变观念,全面提升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一是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加强美育重要性宣传,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美育的浓厚氛围;二是分层次召开美育工作会、座谈会、研讨会,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美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美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三是开展美育与地方人文精神培养大讨论,强化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二、创新机制,保障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一是创新经费投入机制。设立艺术教育专项经费,改善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场地与设施设备,使全区所有学校的音乐艺术设备、美术艺术设备尽快达到一类办学标准。二是改革人才引进机制。开通学校美育专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特色学科教师配备计划”,充实农村美育教师,聘请社会优秀艺术人才担任兼职艺术教师。三是创新教师培养机制。按照普遍提升与骨干提升并重的原则,制定美育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实施美育名师工程、美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美育教师青蓝工程。四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学校美育学科纳入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每年形成全区学校美育质量监测评价报告,建立覆盖美育全学科、全学段、全体学生的评价体系,将学校美育监测结果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范围。  

  三、实施“两项工程”,扎实开展学校美育工作。一是实施美育普及工程。严格落实美育课程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二是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坚持学校“规范+特色”、学生“合格+特长”的多元发展理念,每一所学校都必须在音乐和美术方面各选择一个以上项目作为学校传统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局面,让所有学生在音乐和美术方面获得一项以上终身受益的艺术技能。区委、区政府将对成功创建市级以上艺术特色学校的学校,每年补助4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  

  四、抓好“两个结合”,彰显本土特色。一是艺术特色学校创建与农村艺术教育改革相结合,积极探索农村艺术教育改革的新路子,加快推进艺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二是学校艺术教育与地方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组织编写具有铜梁地方艺术特色的校本教材,将地方优秀民族文化融入课程教学,走出一条具有铜梁特色的艺术教育之路。  

探索“立德树人”美育新模式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 朱建民

  当前,基础教育的美育工作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受应试教育的挤压导致美育被边缘化,二是美育功能的功利化导致美育的育人目标被忽视。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全面做好学校的各项美育工作。  

  中小学是学校美育的基础,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在贯彻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将以《意见》精神为指针,探索“立德树人”美育新模式,把学校美育的基础打实打牢。  

  一、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关注每一名学生成长,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求,设计制定适合每一名学生的美育课程与活动。具体说,要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课程,面向部分有兴趣且有能力学生的拓展型课程,面向个别有意愿在某一个领域进行研究的学生的研究型课程,形成“三位一体”的美育课程体系,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张“私人定制”的美育课程课表。  

  二、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一是以全学科渗透体现学校对美的追求。美育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与各个方面,这就要求从管理者到教师都要具有大美育观意识,要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因素,有效运用学科美育资源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如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入手,尝试用主题课的形式进行多学科联合教学。再如在茶艺课中加入古琴、传统服装的教学内容,多名教师分时段或合作在课堂中进行教学,给学生呈现传统文化的全貌。二是以校园文化涵育学校对美的认知。要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学校的文化,每一个墙角都会“说话”,每一面墙壁都是历史,每一个建筑都有故事,每一条道路都有名字,这才是校园文化的真谛所在。  

  三、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今天的学校不再是“围墙”里的书斋,作为校长,要跳出美育看美育。为此,学校将努力引进各领域既懂专业又懂教育的专家、学者,作为学校美育的又一支生力军。目前,“吴灵芬教授指挥工作室”、Harmony爱乐合唱基地、“娄师白书画艺术学校”“鲁迅立人研究会”等名师工作室、研究会已进驻我校,学校相应开设了诸如合唱、指挥、鲁迅“立人”研究、李大钊精神研究等一系列美育课程。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把更多更好的社会美育资源引进到校园。

  《中国教育报》2015年10月13日第6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