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 终于发现青蒿素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青蒿 2015-10-07 11:38:37
  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新华社发  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医学院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

  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新华社发

  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医学院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荣获了该奖项。屠呦呦也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关于青蒿素对抗疟疾的研究,广东科学家功不可没。据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宋健平教授介绍,正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李国桥教授团队,首次系统证实青蒿素对抗恶性疟疾有效。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全球数亿人受益于“中国神药”

  屠呦呦生于1930年12月30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

  如今,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她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前不久,沃伦·阿尔珀特奖基金会(Warren Alpert Prize Foundation)还将2015年度沃伦·阿尔珀特奖授予她,以表彰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有数十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有2亿余人感染疟疾,百余万人死于疟疾。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彼时,因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疟疾的防治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的研究课题。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

  1967年5月23日,中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屠呦呦再一次转向中国古老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她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在190次失败之后,他们终于成功了。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人物简介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5日,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