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里的那些事】海风教育:精确扫描定点打击 线上一对一打造教育B2C
科教网讯 短短五年时间,郑文丞和他的大学生团队,在没有社会经验、没有社会资源、没有资金的情况下,把他们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海风教育做成了自主招生培训行业的领头羊。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500名海风学员通过自主招生预录取进入国内一流重点高校。不少人通过自主招生走进来清华、北大、复旦等知名学府。2014年,海风教育获得融资支持,郑文丞又借着网络教育发展的东风,带领海风完成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如今,海风的在线一对一教学模式,正让全国各地更多的学生都能从中收益。
创业,就是我要走的路
郑文丞就读于复旦大学数学系,2010年,当时正读大三的他参加了学校赴伯克利大学交流的项目。在美国,郑文丞受到硅谷的创业氛围影响,开始有了创业的念头。为了验证自己是否适合这条路,他做了一个“试验”:穷游美国30个州。郑文丞规划好了路线,仅带了1500美金上路。尽管事先做好了准备,但在异国他乡旅行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他解决。经历了这一切,郑文丞觉得,自己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
“其实当时也在考虑毕业了以后去干什么。我们这个专业要么出国继续深造,要么毕业做金融或者IT行业。”郑文丞透露,在伯克利交流期间,一起做项目的教授也十分欣赏自己,希望郑文丞毕业后可以来伯克利和她一起继续学习。但郑文丞依然觉得创业才是自己想做的事,于是在回国以后,他开始着手规划自己的创业之路。
然而郑文丞很快就发现,自己只是空有一腔热忱而已。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没有经验、没有资源,更没有充足的资金。于是,他决定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做起,那就是自主招生。
选择正确的方向并坚持下去,就是成功
2003年,中国教育部开始推行自主招生,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学生通过高考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之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高考降分政策,有的还会得到专业选择方面的优惠。郑文丞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之一。2007年,他通过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高考只要达到一本分数线就可以被复旦录取。当年准备自主招生考试时的一切仍历历在目,郑文丞觉得,这不仅是自己所了解的领域,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意识到自主招生的重要性,但却没有一家教育机构可以很专业地去帮助他们。郑文丞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说干就干,郑文丞立即和他的团队开始了创业之路。最初,作为大学生的他们还带有很多羞涩,办课的经验也有欠缺,一时之间很难取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面对质疑,郑文丞决定开设免费培训课程。一来对团队进行锻炼,二来也借此打消顾客的疑虑。2010年暑假,郑文丞和他的团队开办了一个免费课程,借此来试探市场的反响。出乎意料的是,尽管参加的学生只有20人,但效果却很不错。学生们不仅对培训内容很满意,还有几个家长向郑文丞询问收费问题。郑文丞用“捐赠模式”做了一个实验:他向家长们公布了一个账户,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否付费。“没想到的是,课程结束后,我们居然真的收到了两名学生支付的共1000元辅导费。”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但郑文丞至今提起来仍难掩兴奋:“1000元虽然不多,但对我们却是莫大的鼓舞,也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2010年秋天,海风教育的付费课程正式开班,通过学生之间的口碑效应,学员慢慢地多了起来。到2013年,海风已经达到每年服务超过2500名学员的规模,收入也达到了近千万级。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自主转型顺势而为
2014年,海风教育获得了600万人民币的融资支持。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正大刀阔斧地对传统行业进行着改革。郑文丞觉得,是时候有所改变了。他开始对海风的转型进行规划:业务范畴上,从自主招生扩张到围绕整个高中生升学业务;培训方式上,从传统的线下班教转型为在线一对一教育模式。
郑文丞认为,现代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和时间投入产出比的重视度原来越高,个性化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天性又是不自觉的,属于非自驱力的学习者,需要外部的监督和鞭策才可能进行更好的学习。教育培训机构的服务则属于后验品,要在学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知道效果好还是不好。海风的转型,就是要做口碑效应,以降低用户在付费时的心理门槛,同时顺应学生的天性去设计所有的流程内容,找到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平衡点。
郑文丞聘请了技术团队为海风教育构建了一个专属的系统平台,从产品教研、开发等内容都自己来完成。海风聘请高级特级教师来做教研切片,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辅导的针对性。郑文丞做了一个比喻:“如果说传统授课模式是地毯式轰炸的话,那么线下传统一对一模式就是导弹式打击。但我们想要做的,是把战场网格化,通过扫描确定敌人的方位,再用导弹定点打击。”在海风的教育系统中,教师端配有手写板,上课前规划好本次课程所要教的知识切片,系统会自动将题目包括相关的知识梳理呈现出来。老师上课同步手写、画图,学生通过语音、拍照反馈,课程结束所有的资料和语音都会被保存下来,方便学生复习。不仅如此,系统还可以全程记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错题数据,考试前学生打开错题本复习巩固时,系统还会推荐相似相近标签的题。在收费方面,同行业线下一对一辅导培训要比海风高了1.5倍至2倍左右。“线上教育为我们省掉了场租和交通等不必要的成本,我们就可以把这部分利益反还给学生。”郑文丞说。
线上一对一做好“互联网+教育”
郑文丞认为,互联网颠覆传统教育行业是大势所趋。在他看来,目前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还仅仅把互联网当做是中介的平台,而不是教学的媒介和工具。他觉得,在互联网教育中能够走通的一条路,就是在线实时一对一的方式,用b2c的模式去运营。传统的录播课、一对多课程等模式对中小学生的适应性都不是很好,学生仍然缺乏自驱力。而海风的一对一模式依托大数据作为根基,在教学过程上具有强交互的特性,教师实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互联网+教育”这条路上,海风还在不断地探索积累。未来,海风会在“人的参与”这个领域做文章,进一步降低对授课者的需求,更多地让电脑数据来解决一些问题。“尽管如此,无人化教学仍是不现实的。老师依然是授课的主要角色,但未来,也许只需要作为助教就可以了。”郑文丞表示。
来源:人民网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