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围场:昔日皇家猎场林业产业"长出"近30亿
科教网讯 人民网承德8月4日电(张梦琪)每逢夏季,木兰围场万亩林海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来此赏花、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秋季时,瓜果飘香,绿满山川,十余种果品逐渐成熟,游人们尽享采摘的丰收与乐趣。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围场成为为京津阻沙源、蓄水源的重要屏障,更让围场百姓在享受“绿水青山”的同时,获得了“金山银山”。
该县林业及其衍生行业的社会总产值近30亿元,占全县社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人均年受益近万元。
围场县现有林地面积769万亩,森林覆盖率56.7%,活立木蓄积2550万立方米。其中以华北落叶松、油松为主的用材林400万亩,年产木材24万立方米。拥有木材加工企业30多家,年加工生产板材3万立方米以上,木材及板材年实现产值1.17亿元。
“以前,像这种松树,长到40年就可以砍,后来我们才知道,落叶松40岁算是‘青壮年’,才开始飙个儿!”木兰林管局副局长赵久宇抚摸着一棵43岁树龄的落叶松说,林场选择“目标树”的标准是长势好,给这些树定的更新周期是80至90年,让它们长成真正的“大径材”。
所谓“目标树”,就是选取长势良好、干型和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的树木,设定其生长目标胸径,达到目标之后再进行采伐的树木。
在“目标树”周围,长势不好、已到极限或者原本就长错地方的树木将被首先伐倒,而“目标树”在被砍伐前20年,自然落种或者人工种植的幼苗就已在周围开始成长,这样,老树既倒,新树已立,形成林木的自然更新。
四年来,该局已给45万亩林场确立了“目标树”,每亩地有“目标树”6至8棵。
通过“近自然生态经营”和“目标树”管理,该局有林地面积从不足30万亩提高到目前的13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5%提高到85.2%,林木总蓄积量由不足70万立方米提高到556万立方米……
“科学经营使林木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使林地的生产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使绿与富得到了有机结合。”木兰林管局局长徐成立说。
除此之外,围场县按照“干果为主、鲜果为辅”的发展思路,以打造千亩园和专业村为重点,支持果品产业向区域性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县果树面积已达13万亩,形成了以金红苹果、123为主,黄太平、苹果梨等为辅的果产业发展格局,年产果品7.1万吨,产值达1.14亿元。
围场县还从林下种药、林下蔬菜、林下柴鸡饲养等试验示范工程入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该县已种植林下药材1000余亩,发展林下蔬菜3000余亩,柴鸡养殖3万余只,林下种植养殖产业年产蘑菇、蕨菜等山野菜0.23万吨,花卉中药材0.5万吨,实现产值0.65亿元。
围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猎场,这里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AAAA级景区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年可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森林旅游收入14亿元。
来源:人民网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