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两岸融合发展“文缘之根”引领翔安先行 同根同厝同“申遗”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文缘之根同根两岸 2015-08-04 10:23:06
在闽南,红砖古厝遍布,但能完整保留下来的不多。在厦门翔安的大嶝岛田墘社区,随处可见红砖、红瓦、红地板的古厝,装点着彩绘木雕石刻

    《美丽厦门 文化翔安》系列报道之二

    科教网讯:人民网翔安8月4日电 (詹托荣)在闽南,红砖古厝遍布,但能完整保留下来的不多。在厦门翔安的大嶝岛田墘社区,随处可见红砖、红瓦、红地板的古厝,装点着彩绘木雕石刻。一座座古厝反映着闽南人淳朴的聚落生活,到访的游客更是想寻觅屋檐下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硝烟散尽是和平 两岸同根同厝同“申遗”

    在大嶝岛岛民郑水忠老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田墘北里137号”,这座闽南老屋依然是红砖墙、石基座,如燕翅一样翘起的檐角,静静地伫立在古老的村落里。尽管大门紧闭,但它并没有被两岸民众遗忘,“金门县政府旧址”的立牌述说着它的历史。

    大嶝在历史上曾经隶属金门县管辖。1937年10月26日,日本侵略军占领金门岛。1938年初,金门县政府及国民党金门县党部先后在大嶝岛田墘村借用民居办公,继续组织军民抗战。抗战胜利后,金门县政府迁回金门岛。

    大嶝与金门岛仅一水之隔,最近距离1800多米,是大陆与金门最近点,两地民众称“鸡犬相闻”。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炮战,即举世震撼的以炮击金门为目标的“八·二三”炮战,让和金门仅是一水之隔的大嶝成了最前线。硝烟散去只剩下和平,这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已绿荫葱葱。

    2009年,“金门县政府旧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福建省政府将旧址核定公布为第七批省保单位。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是金门抗日斗争史的重要物证,也是海峡两岸共同抗战的重要史迹。

    夏日的大嶝岛风轻云淡,田墘社区一大片或“燕尾式”或“马背式”的红砖古厝,掩映在绿树丛中。仅这里,就有红砖古厝100多座,其中比较重要的有7处12座,包括金门县政府旧址等。

    红砖古厝潜藏的文化含义和审美意识,是一种看不见的文脉,也是对历史记忆的世代传递。2008年,金门县有关部门首先提出两岸红砖建筑联合“申遗”;2010年,在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两岸专家对红砖建筑联合“申遗”达成共识;2011年,大嶝郑氏聚落、蔡氏古民居与金门山后聚落一同进入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报名单。

    郑水忠是老金胞(户籍为金门籍),同时也是厦门市文物保护管理员。据郑水忠介绍,“金门县政府旧址”已于2013年进行修缮,一期投资约350万元,在修缮中融入闽台风格,还做到“还原历史,修旧如旧”。

    在大嶝岛上,还有大陆首个对台商品免税主题公园,集商贸、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独具对台特色的旅游商贸综合体,有台湾食品城、台湾精品城、台湾美食街、博饼文化风情街,是厦门独具对台特色的旅游新名片。

    闽台“文缘之根” 翔安赴台交流频繁

    大嶝岛现隶属厦门翔安区管辖,翔安也被公认为“厦门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因海峡两岸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的“五缘”关系而得名,更是成为闽台“文缘之根”的见证。

    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翔安宋江阵在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声名赫赫。

    2010年4月9日,翔安宋江阵到台湾高雄表演,成为60年来第一支赴台湾表演的大陆宋江阵团队。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当天身穿阵头传统服装、手持令旗,为活动揭幕,他的致辞中还特意提到翔安宋江阵,要大家“拭目以待,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翔安宋江阵保留有双龙出水、蜈蚣阵、七星阵、八卦阵、巡城等经典阵式,脸谱和服装都比较多样、繁琐,而表演时还配有锄头扁担等原始兵器,这在台湾比较少见。翔安宋江阵原汁原味呈现完整的庙口武艺文化,广受台湾民众好评。

    大陆宋江阵赴台“破冰”交流表演,是翔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许文跃带队的。许文跃介绍说,此后,翔安每年都组织宋江阵入台交流,形式也更为多样化。

    宋江阵只是翔安文化入台交流的缩影。翔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东生表示,翔安将继续发挥对台湾、金门优势,深化对台、对金文化交流,以文体为纽带,举办好池王爷文化节、两岸书画家书画笔会等活动,并推动吕塘戏校、南音协会、象棋协会等加大赴台交流演出。

    两岸同胞越来越频繁地向彼此伸出双手。日益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更拉近了两岸的距离,也把翔安推向了厦门对台交流的最前沿。

    两岸交流合作打造“典范翔安”

    中共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厦门随后制订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

    建设美丽厦门,打造典范翔安。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曾指出,建设“典范翔安”,是翔安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所谓典范,就是要做全市最好的。”在王蒙徽看来,翔安是厦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行政区,“可以说,翔安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厦门的未来。”

    在“美丽厦门,典范翔安”的引领下,翔安正发挥对台区位和“五缘”优势,主动作为、先行先试,以两岸合作示范区建设和厦门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不断提升对台经贸往来、民间交流态势,加强对台对金产业、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人员往来、文化交流、教育研讨、医疗互助等民间活动常态化。

    目前,作为大陆首个以两岸产业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示范区,已选址在翔安南部,规划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将建设金融商务、保税物流、综合服务、文化旅游、新兴产业、空港产业等六大功能区和三条生态旅游休闲带。

    翔安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两岸关系中,演绎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7月5日,老金胞郑水忠再次赴台,他在博客上留下这样的文字:两岸同胞之间的交流关键要从“心”开始。心走近了,海峡就是咫尺;心走远了,咫尺也是天涯。

来源:人民网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