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探访核工业“粮仓”:核燃料生产过程没有核辐射危险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核辐射核燃料核工业 2015-08-02 09:34:33
7月31日内蒙古通辽报道(记者 桂楷东)在中国核工业队伍当中,有一支常年坚守在荒漠戈壁的神秘队伍,他们作为核工业完整产业链的最前端,肩负着铀矿地质勘查、获取、加工等重任,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核工业“粮仓”
  探访核工业“粮仓”:核燃料生产没有核辐射危险 用一张薄薄的纸就能将辐射挡住

坐落于荒漠戈壁的核燃料开采一线(摄影:记者 桂楷东)

   7月31日内蒙古通辽报道(记者 桂楷东)在中国核工业队伍当中,有一支常年坚守在荒漠戈壁的神秘队伍,他们作为核工业完整产业链的最前端,肩负着铀矿地质勘查、获取、加工等重任,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核工业“粮仓”。7月26日至30日,本网记者跟随中核集团2015年核科普公众开放周“‘核’你在一起”活动燃料1线,亲眼目睹了核工业“粮仓”的点点滴滴,带着如何消除公众“谈核色变”的恐惧?核车间有那些秘密?铀矿地侵开采工人的生活又有多艰苦?等疑问探访了被誉为核工业“粮仓”的二0二大队、二0八大队,将所见所闻整理成篇,推荐给广大网友,以飨读者。

    答疑:“谈核色变”?人体短期受到低于100毫希的辐射不会造成影响

    一提起放射性,普通公众的第一反应就是癌症和基因变异。这种心理的形成其实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其中有多种(并不完全是科学方面的)因素起到了作用。

    核电站到底是不是像民众所恐惧的那样会对周边居民产生破坏性影响呢?记者首先跟随队伍来到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前身二0二大队)一探究竟。

    “核电站的核反应是链式核裂变反应:第一次裂变,一个铀235核吸收了一个中子后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在核科普活动第一站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核电是由原子裂变产生的能量。核反应堆靠控制棒来调节输出能量,控制棒有很强的吸收中子能力,提起控制棒中子吸收减少,反应堆功率就上升。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了某些故障,把控制棒全部插入,一下子把中子都吸收了,就可以在一两秒钟之内马上把链式反应全部停止下来。

    那么,核原料核燃料生产过程中又有没有核辐射危险呢?

    “自然界本身是一个充满辐射的社会,只有过量的辐射才对人体有害。”核工业二0八大队党群工作处干事张子轩介绍说,人们日常生活中受到的辐射比例,天然本底辐射92%、医疗7%、其它1%。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核电场周围每人每年接收到的辐射为0.01毫希,而往返欧洲一次为0..02毫希,一次CT检查为1~10毫希,人体短期受到低于100毫希的辐射,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只有当人人体接收的辐射量达到4000毫希以上将导致死亡。其实,核燃料生产没有核辐射危险 用一张薄薄的纸就能将辐射挡住

    即便如此,如何才能消除公众“谈核色变”的恐惧心理呢?

    参加燃料1线科普活动团的成员一致认为,做好科普宣传很重要,要增加民众对核电安全性的了解,打消民众的疑虑。这一点在过去核工业商业化过程中未给予足够重视,加之媒体对福岛核事故极尽渲染,更给核电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面纱。

    此外,核电站建造的各个环节也要严把质量关。要培养高精尖的专业化队伍,从行业自身角度做到保质保量,让民众放心,否则心理障碍还要很多年才能破除。

    开放周是一次全民科普,但这样的工作一次还不够,两次、三次……只有形成常态化才能有效消除民众误解,走出误区。赢得了公众支持,才能快速推动我国核事业发展,并提供大量优秀的人才。

    现场:穿白大褂到车间体验核原料铀矿地侵开采 安全高效、节能环保叹为观止

    铀是重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是实现核裂变反应的主要元素,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有没有铀资源,是能不能自力更生发展核工业的重要物质前提。

    提起核燃料,人们会联想到原子弹,想到核辐射,因此,生产核燃料的工厂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7月29日,燃料1线核科普活动团一行来到了中核通辽铀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实地探访。

    眼前四幢乳白色的小楼静默地矗立在蓝天下,四下无物,基地茕茕孑立于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泰然自若。通辽铀业党群办公室主任张泽贵指着不远处的白色厂房说:“那是我们的厂区,离这里的办公生活区也就千米左右吧。”顺势看去,小山坡上的厂区也是一副白净模样,颇有点与办公区形影相吊的意味。

    进入车间之前,大家被要求穿上白大褂,戴上了工作帽。张泽贵告诉记者,穿上防护服,不仅是为了保护参观者,而是因为生产二氧化铀芯块需要洁净的环境,如果手上的汗渍接触到了芯块,就会对其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穿上防护服是为了保证人的活动不影响核产品的品质。

    据张泽贵介绍:“我们这儿采用碱法地浸工艺采铀,通过注液孔将溶浸液注入地下矿层,溶浸液在矿层与矿石发生反应,形成含铀溶液,再通过抽液孔用潜水泵将其提升至地表,然后利用地表水冶设施进行处理,加工成铀的初级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监控。”

    碱法原地浸出采铀工艺在国内尚属首创,这不仅颠覆传统的铀矿开采模式,而且也为砂岩型铀资源开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技术和经验。

    在铀业提取车间,记者看到,每根铀业管线上都贴着类似商品条形码的标签,张泽贵告诉记者,这便是该厂标准化作业管理的一个缩影。万一将来运行出现问题,可以据此查到出问题的出自哪个环节,是什么时间段出现的问题,生产负责的技术工人是谁等等。从而可以在第一时间查找原因,以保证铀矿地侵开采的运行安全。

    为保护采区地下水,通辽铀业在建矿时便根据地浸井场情况做了相应地设计。张泽贵表示,为保证地浸过程零污染,通辽铀矿利用多项技术措施防止地浸溶液污染地下水。“比如通过外加水泥壁的高强度不透水塑料套管,将与上、下含水层隔离的含铀地下水抽至地表加工处理,同时采用了抽大于注的控制措施,防止地浸采矿过程中含铀地下水向周边扩散。”张泽贵对记者说。

    写照:铀矿地侵开采工人的生活,住集装箱气温可达50多度天天都在蒸桑拿

    在这几日的行程当中,最让记者难忘的不是高大上的实验室,也不是传播科普知识的文化长廊,而是那些常年在戈壁深处坚守的铀矿开采工人。虽然与他们相处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是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铀矿地侵开采工人的朴实、刚毅与坚守。

    每天清晨五点多起床,驱车八小时一个铀矿开采现场到另一个现场,只为深入一线,零距离感受铀矿开采工人的真实生活。

    7月29日进入核工业二0八大队一处采矿现场。车队浩浩荡荡的在荒漠戈壁上行驶,极目所见只有茫茫戈壁和漫漫黄沙。

    “白天,在戈壁沙漠上行车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夜晚,黄沙把寝车打得劈啪作响。特别是在地质工作的黄金时间——夏季,矿区俨然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桑拿房。”二0八大队总工程师彭云彪说道。

    刚一到达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悬空离地的白色集装箱。据随行人员介绍,那里就是一线铀矿开采工人的住所,一个是宿舍,一个是厨房。然而,当记者走进其中一个集装箱时,前言的一面让记者震惊,不足十平米的集装箱内摆放着三张高低铺,工人们每天都拥挤的挤在一起生活休息。

    难的还不止这些。核工业二0八大队党群工作处干事张子轩介绍,在每平方公里还不到1个人的工作区,食、住、行没有一样不难的。从后勤保障看,蔬菜的采购一般都要和当地人一样,跑到一两百公里外的集市上采购。因此,大家平时以耐存的土豆和白菜为主。一到夏天,当地在阳光直射下气温可达50多度,车上的蜡烛都融掉了,尤其是正午时分,工人们每天休息时都像蒸桑拿一般。

    由于风沙和高温,空调都不工作,要想在寝车里整理一点资料、探讨一些技术问题都十分困难,想睡个安稳觉更是一种奢望。现场一名采矿工人介绍,遇到风沙天气,早上醒来时嘴巴里常常满口沙子,有人干脆戴着口罩睡觉。

    除了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外,他们还要用精神和意志与沙漠变幻无常的气候进行较量。这里曾被称为中国沙尘暴之源,只要狂风一起,狂风裏着黄沙、碎石便呼啸而来,一般的沙尘暴能将越野车油漆打成麻花脸,强的沙尘暴能让人畜活活窒息,大家在几吨重的寝车里感觉比坐火车还摇晃得厉害。

    即便如此,有矿开采工人也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参观期间,七名身穿深蓝色工作服,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人们,主动担当起讲解员,像参观团介绍铀矿开采的各种情况。

    临行前,几名采矿工人列队向我们挥手告别。没有隆重的欢送仪式、没有横幅,一切都是那样的朴实而真切,车队渐渐远去,看着他们消失在茫茫荒漠深处,心里不仅要惊叹——他们才是核工业完整产业链的最前端,一群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核之骄子”!(完)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