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哀乐》来源于陕北唢呐音乐 编曲罗浪在北京病逝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陕北唢呐哀乐 2015-07-15 11:18:50
著名音乐艺术家罗浪因病救治无效于2015年7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罗浪曾为《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等乐曲改编和配器。人们所熟悉的《哀乐》正是由他编配。罗浪一直回避用创作这个词
   著名音乐艺术家罗浪因病救治无效于2015年7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罗浪曾为《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等乐曲改编和配器。人们所熟悉的《哀乐》正是由他编配。罗浪一直回避用“创作”这个词来界定自己的艺术劳动,但这支曲子的确凝结着他的心血。

    《哀乐》来源于陕北唢呐音乐

    音乐界对《哀乐》的创作者一直有争议,昨日华商报记者查询资料了解到有三种说法,一说为马可创作,一说为刘炽创作,还有一说是罗浪创作。华商报记者采访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乔建中,他表示:“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哀乐》取材于陕北的唢呐音乐。”

    乔建中教授表示:“《哀乐》是音乐人集体智慧结晶。”对其具体创作过程,乔建中教授根据当代著名作曲家张鲁的回忆向华商报记者讲述了《哀乐》的创作过程,“1942年初,受陕甘宁边区政府委托、鲁迅艺术学院的委派,鲁艺一行九人出发去绥德、米脂、佳县一带慰问保卫边区、保卫河防的将士们。另外,大家还担负着一个任务,即深入到工农兵中去收集民间音乐。当时安波、刘炽、马可、关鹤童和张鲁,一边采集民间音乐,一边演出,到前方慰问。演出结束,大家来到了米脂果印斗区常石畔村,当地人向他们推荐了著名唢呐民间艺术家常峁儿,当地老乡表示,他稳坐米脂县吹手的第一把交椅。从他这里收集了三十多个曲牌,尤其令人动情的是那首丧礼用乐曲,于是就记下了这首乐曲的谱子。”

    《哀乐》曾用于刘志丹公祭

    那么《哀乐》是什么时候开始推广开的呢?这就要从志丹墓的移灵说起。1943年春,刘志丹灵柩从山西移回陕北志丹县。志丹陵园建成时要选一首祭奠英灵的曲子。鲁艺音乐系的教员向隅找到采风时搜集到的悲曲的曲谱,让张鲁和李焕之、刘炽、关鹤童共同讨论看能不能用于志丹墓的移灵。张鲁和关鹤童向大家介绍了收集这首曲子的经过,于是决定一个音符也不改完全照用。

    曲子选定后,“鲁艺”组织了迎送灵柩的乐队。根据张鲁回忆,当时有小提琴、手风琴、三弦等演奏者大约十人左右。从延安出发前,大家前去迎灵,当灵柩来到清凉山下时,很多群众自发地拦车祭奠,大家就停下来演奏《哀乐》。后来沿途不断有群众拦车,为了赶时间就不再停车,奏《哀乐》来表达与群众的共同心声。就这样,从延安到志丹陵园走了三天,举行典礼时,《哀乐》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关鹤童记录下了这首乐曲的音乐简谱,后来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将它收入1945年4月油印出版的民间音乐研究资料丛刊之四《器乐曲选》。

    罗浪将《哀乐》改编成铜管乐

    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哀乐》已与数十年前的民间唢呐调面貌迥异。现在传播最广泛的《哀乐》是罗浪再次改编的作品。

    罗浪原名罗南传,是福建德化雷峰盖云岐人,是当代出色的革命音乐家和指挥家,也是新中国军乐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他曾为《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等经典乐曲改编和配曲。1949年开国大典上,军乐团的指挥就是他。

    乔建中教授介绍:“罗浪在《哀乐》中加入了西方乐器,改成了现在铜管乐的形式,他在《哀乐》的编曲、配器方面是发挥了创造性的,他改编后的《哀乐》就是现在大家听到的、最熟悉的样子”。

    罗浪将《哀乐》原本较快的2/4节奏改为舒缓的4/4拍;由最初的一段旋律变奏为如今的三段式结构;采用短调和声,由原来的大齐奏配器形成标准的大军乐队谱;他在降E小调的基础上,于全曲最强音处采用临时转大调手法,使曲调在呜咽、悲苦之后又激昂而坚决。在哀悼乐曲的编创中留下了开创性的一笔,开辟出一种“哀而不伤、悲而壮美”的崭新境界。

    罗浪编曲的《哀乐》首次演奏是1945年在张家口悼念阵亡将士的典礼上。1949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中央批准将罗浪创作的《哀乐》正式作为国家葬礼乐曲。1953年斯大林逝世,《哀乐》第一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后来,许多逝者的家属认为《哀乐》表达了对逝者深厚感情,便在葬礼上播放使用《哀乐》。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去世举行葬礼时,都是使用罗浪编曲的《哀乐》。邓小平追悼大会前,军乐团办公室的负责人专门致电罗浪咨询《哀乐》的诞生背景和艺术把握问题。

    根据著作权使用规定,使用《哀乐》一次,罗浪先生至少应该收取版权使用费一元。每天全国各大殡仪馆使用罗浪创作的《哀乐》,但罗浪从没有收过一分钱的《哀乐》使用费。罗老先生曾说:“咱跟着党,跟着毛主席革命工作了一辈子,都是为人民服务。就算我为人民服务奉献的一个作品。免费使用没有关系。我用不着收什么音乐使用费了!”

    《哀乐》为什么听起来那么悲痛因为它产生听觉定向联想

    每当人们听到《哀乐》便悲从中来,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感染力?

    乔建中教授说:“《哀乐》来自陕北唢呐音乐,累积了民间艺术的情绪表达。我们的音乐家听到后记录下来,改编成现在的样子。罗浪做的配器和改编,对其贡献是非常大的。”

    《哀乐》让人一听就有种想哭的冲动。对于它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效果,记者采访到国家一级作曲、陕西音乐家协会理事崔炳元,他表示,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如果你了解后就会发现,绝大部分陕北民歌都有悲怆的因素,因为常年在艰苦环境中生活,人们一直在尝试着苦中作乐,但是却没办法分离其中的悲伤。第二,罗浪管乐编配得非常好,圆号和单簧管的音色让人更加悲伤、痛心。罗浪在《哀乐》方面的编配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听到这样的音

乐,很多伤心的事都能勾起,让人产生听觉定向联想。”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