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互联网+教育"会带来新变化
中国网5月27日讯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在与网友交流时表示,“互联网+教育”一定会给整个教育带来一个新的变化。在某些方面一定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用教育信息化变革传统教育 会产生颠覆性影响
雷朝滋做客媒体网站,以“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题与网友进行交流。
有网友问,请您从教育的角度谈谈“互联网+教育”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变革和影响呢?
雷朝滋说,“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首先会对教育观念产生冲击,对教育思想,同时对办学形态也会带来变化。包括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及今后这个学习者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还有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种互动的方式也会产生变革。应该说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雷朝滋说,习主席讲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的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就是要用教育信息化变革我们的传统教育。“互联网+教育”一定会给整个教育带来一个新的变化。应该说,这些变化是非常深刻的。在某些方面一定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内涵丰富 将对教育思想等产生冲击
有网友问,对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一观念,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
雷朝滋说,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包括很多学校的校长或者老师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是不够的。另外,很多人主要把它从工具的角度,从手段的角度去理解,不能简单地把现在教育信息化看成一个工具手段,因为教育信息化包括的内涵很丰富。首先是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产生冲击,对办学形态、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都会带来变革。这是一系列的变革,不能简简单单看做一个工具和手段。
雷朝滋说,信息化发展很快,要不断地升级换代,这个也要正确认识。不能投了一次钱就一劳永逸了,要相应的配发运行费用。当然这里面需要改变的观念很多,比如过去的课本是纸质教材,现在信息化了,有数字资源,这里面牵涉到知识层面的手段和方法变了。
开启名校网络课堂 实行异地同堂上课
有网友问,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目前我们国家有没有比较成功的信息化教学方式?
雷朝滋说,现在中国有很多学校,在课堂教学方面探索了很多的经验。比如针对偏远农村地区师资欠缺的教学点,英语、美术、音乐这些课程开不出来。现在通过互联网,在安徽的全省边远农村乡村教学点试点,与城里的好多学校异地同堂上课,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可以提问、可以发言。现在这种课堂包括在黑龙江、湖北很多地方开展起来。这是一种专递课堂。
另外是名校网络课堂。比如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名校和偏远地区来同堂上课。比如成都七中,它就和藏族、彝族这些地区的学校开展同步课堂,帮助那些学校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学生通过互联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种名师课堂。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少名师,这些名师通过网络开设公开课,对边远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通过公开课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对那些地方的教师是个培训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