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都报道,今年4月份,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就食品安全问题调查了99位市民,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只有近两成市民认为中山食品安全状况堪忧,换句话说,有八成被调查者对中山食品安全状况满意。
由于调查结果与人们一般的感知,或者说与大众舆论中的普遍印象相去甚远,所以,这一结果引发了新的争议。其中,无论是样本数,还是方法,都成为质疑的对象。
首先被讨论的是99个样本是否过少。实际上,中山市的常住人口为312万,99个样本当然不算多,但数量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例如,在2008年之后,南都曾经和中山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一同进行了珠三角农民工情况调查,面对3000多万农民工,样本数量也不过是1500个左右。可见,相对于人口规模而言,99个样本数量实际上不构成最重要的问题。
正如专业调查公司零点调查的内部人士所说,样本量的多少是其中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另外还要考虑样本的结构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如果这两个不存在问题,那么99个的数量是不会有很大的问题,这个调查结果就能够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第二个需要关心的层面是样本的结构如何。
抽样时,样本结构需要考虑人口基数的性别、年龄段比例,这里并非要求平均分配,而是要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此外,在调查的地点选取上,不能出现过于集中的现象。尽管调查队的说法是,此次调查“只反映基本问题,并未深入分析”,但从调查方法的科学性来看,必须符合基本的规范才能获得准确数据。
民意调查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舆论利器。在一个舆论越发有影响力的社会,民意的生产过程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确保民意的生产能够符合科学规范和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