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孟西安
孟西安出生在西安,对西安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有关西安市的报道和文章就有上千篇之多。10年前,人民日报主办的《新闻战线》杂志,就刊登了他关于采写西安市新闻报道的体会文章《愿西安梦想成真》,首次提出“西安梦”,并把自己的姓名融在文章标题之中。在他的新闻生涯中,他把采写奋斗在三秦大地的英雄模范人物作为自己的主要采访对象,像张华、孟庆集、郭秀明、田建国、马光行、巨粉娥、朱显发、聂磊、赵伯壁等等,都在他的笔下留下了光彩耀眼的一页;同时他还采写了刘文西、王西京等一批文化名人。其中1982年他采写的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舍己救落入粪池老农的新闻轰动全国,被评为全国好新闻,这是我省第一篇获全国好新闻的稿件。他采写的郭秀明长篇通讯,获全国报告文学特等奖和《人民文学》优秀报告文学奖。2008年他正式退休后,仍笔耕不辍,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宣传陕西和西安的新事物和文化名人。他说,在任时,他不得不把采访陕西省和西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新闻报道放在重要位置,许多应宣传报道的英模,特别是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未及采访和宣传,是欠了人情账,感到内疚,现在退休了,从繁多的会议和赶任务的采访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去弥补这些缺憾。近年来,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从事书画等文化活动中,同时挤时间采写了一批名人,比如先后采写了原省委书记安启元,省纪委书记李焕政,音乐家赵季平,诗人贺敬之、雷抒雁,歌唱家贠恩凤,作家贾平凹,作家和书法家雷涛、吴三大、茹桂、戴晔以及收藏家孙宏,戏曲家惠敏莉,农民企业家李黑记、杨长安等。其中采写赵季平的报告文学《人生如歌》在2009年8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后,被《新华文摘》等海内外多家报刊转载,《中国报告文学》杂志转载这篇文章时,他将标题改为《吮吸地气,响遏行云》,不仅“吸地气”成了如今的时髦用语,而且当年年底全国音协改选时,赵季平高票当选全国音协主席,这篇报告文学还荣获全国短篇报告文学提名奖。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作文留百世,慎挥笔杆子!”这是孟西安常说的一句话。文章追唐宋,为人贵儒俠。他仍把写好文章和报道、弘扬主弦律、释放正能量作为自己的追求,把儒雅和豪侠当做为人的重要标准。他说,还有不少英模和文化名人还未及动笔,他还要抽时间去采访、去写。近两年来,他把许多精力用在练习书画上,“拿书当宝笔做犁,以文为业砚作田”。现在他被聘为陕西省老年书画协会名誉副会长(名誉会长是张勃兴、安启元、李焕政等,会长为张保庆)、茗仁书画院院长、华西大学传媒学院院长、西安市收藏协会名誉会长等职,现在正负责筹建陕西新闻书画家协会。最近,由他编著的报告文学特写集《人生如歌》(上、下册,共70多万字)以及反映陕西重大文物考古及保护第一时间纪实的文集《敲开奇迹的大门》(50多万字)即将由华夏出版社和文物出版社出版。
这里选登孟西安退休后写的10篇人物采访及报告文学,以餐读者。(马红)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