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张国春:永远的棋兵
永远的棋兵——追记国防大学战役兵棋系统教研室副主任张国春
一撇是忠,一捺是爱;提笔是忠,落笔是爱。张国春用忠和爱,走完了他45年短暂而辛劳的大写人生。——题记
第一次手术前,得知自己可能失忆,张国春向医生请了几天假,悄悄回到自己工作的国防大学,将自己负责的我军某大型兵棋演习系统一个子系统的技术资料仔细校验后,分门别类整理好,托付给团队其他同事。
术后,张国春的大脑记忆严重受损。为锻炼记忆力,他甚至将单位的电话本拿回家,每天背电话,做初中数学题,幻想着有一天能回到工作岗位。
第二次手术后,张国春几近完全失忆,甚至连自己是谁、哪个是妻子、哪个是女儿都全然不知。然而,当他的研究生打电话说,要去外地参加演习,不能去看他时,他却坐在病床上反复喃喃自语地说:“大家都去演习了,本来我也要去的,可我去不了了……”
45岁,生命本像当空的太阳,可他只留下这模糊不清的喃喃自语就走了,成百上千前来送别的部队指战员、同事、战友、院士无不掩面落泪……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梦想打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兵棋系统”
1987年9月,高中毕业的张国春,以超出录取分数线44分的成绩,放弃地方重点大学,毅然报考军队院校。4年后,他进入北空雷达某部工作。
“从国春1998年初调入学校,到2014年10月英年早逝,我和他一同学习、工作了17个年头。这17年,为攻克世界六大仿真难题之一的战争模拟,我们一同追逐梦想……我们梦想打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兵棋系统,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封锁;我们梦想,研制出真实反映现代战争特点和规律的系统平台,为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提供强大的实战化训练手段……”张国春的博士生导师、国防大学教授胡晓峰哽咽地说。
伊拉克战争打响前,美军在驻扎于卡塔尔、沙特等国的军事基地内实施了“内窥03”兵棋推演,而随后的实际战争,几乎完全依照推演进行。这给世界军事界带来巨大震动。
此时的张国春,正在国防大学攻读军事运筹学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是体系对抗仿真。张国春发现,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军就已开发出兵棋系统,用于军队演习训练和作战方案评估,所有作战行动都以兵棋推演作为支撑。
而此时的中国,现代大型兵棋推演还是空白!
2005年,某大国前国防部长访问中国,向我方明确提出不予交流的项目清单中,第一项就是兵棋推演。这,深深刺痛着张国春的心。
2007年1月,全军首个大型计算机兵棋系统研发工程启动。研发之初,既无成功经验可学,也无现成资料可查。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兵棋研发团队的技术骨干,张国春担任主管设计师,并承担兵棋系统三个重要子系统的研发,一个是兵棋的引擎,犹如飞机、坦克的发动机一样,极富挑战性。还有两个系统,也是支撑兵棋实际运用的关键系统。
为打破国外相关理论和技术封锁的“紧箍咒”,张国春和同事们创造性提出体系作战仿真的构想,通过仿真技术与战争实践体系化融合的方法寻求突破;在没有现成技术参照和数据积累的情况下,张国春和同事们对以往作战模拟模型进行改造,并从一兵一车、一炮一弹开始,逐条逐项信息采集核对,为兵棋系统研发提供了基础支撑。
一切辛劳终未白费。张国春参与完成了我军第一个大型军事概念模型体系工程,使我国跻身为世界上能全面完成大规模军事概念建模工程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此后不久,张国春又研发出我国第一个空军模拟系统,这也是我国第一代联合作战模拟仿真系统。
“十几年前,当大家还没搞清体系是什么时,国春就选了这个前沿课题。”与张国春朝夕相处的同事、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总工程师司光亚教授说,“他在体系建模上是先驱者、开拓者之一,他1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至今也不落伍!”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