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第二批赴滇西挂职干部:真情奉献染绿滇西
教育部第二批赴滇西挂职干部开发当地特色农业,大力招商引资——
真情奉献染绿滇西
云南省红河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全县96%的地区是大山,但真正深入险峻高山之中便会发觉,压根儿看不到那4%的平地。
一年前,张江忆从高等教育出版社到红河挂职副县长。作别才一岁多的儿子,主动请缨到滇西挂职,张江忆怀揣的是对基层的一份热爱,“我们第二批56名挂职干部,有哪个不是带着梦想来到滇西这片土地的呢?”56名挂职干部,无论年长年少,不提困难不言苦,有的只是扎根基层的热望与脚踏实地的坚持。
从教育部首批支援滇西边境山区发展的54名干部手中接过接力棒,第二批赴滇西挂职干部在一年时间里,用真心真情丈量着滇西山区的每一片土地,也用实际行动让这片土地升腾起新的希望。
扎进泥土找希望
除夕夜匆匆赶回上海和家人吃顿团圆饭,年初四又要飞回云南。挂职洱源县副县长的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张才喜,如今已是当地闻名的“泥腿子”教授县长。办公室里找不到他,田间地头却总能见到他的身影,盯住一株株果树就不动窝。谁承想,这一“盯”竟给洱源带来了一种在大城市中极受欢迎的“洋水果”——车厘子。
张才喜刚到滇西几个月,便因为两件事声名鹊起。一件是怒江州的一个香梨种植基地,货没运出去就烂了一多半,他一个“拔去梨的根茎”的建议便解决了问题。另一件是他引入日本葡萄栽培技术,既提高了葡萄的品质和单价,也保护了自然环境。
此后,张才喜的农业报告做到哪里,哪里便座无虚席。可他始终有个心结:挂职干部该如何帮助当地改变贫困面貌?洱源县是个地道的农业县,主要靠乳牛、大蒜、水稻等农业生产,但这些产业又会对洱海的保护形成巨大压力。
能不能为当地构建一个既环保又致富的农业产业?“洱源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紫外线强,不正是车厘子最佳的生产地点吗?”整天冥思苦想的张才喜突然眼前一亮。“洱源车厘子成熟期在4月至6月,正好弥补了进口车厘子供应期的空白!”张才喜说,每亩车厘子需要4至6吨有机肥,将消化大量奶牛产生的废弃物,从而在洱源县形成一个生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原特色产业。
外国水果真的“来了”,果农们又犹豫起来。张才喜拿出自己的10万元挂职项目奖金,购买了20种车厘子苗,给果农当示范,还亲自传授新的种植技术。很快,果农们积极响应,一个1000亩的车厘子种植基地建成了。
了解群众需求,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到达永平后不久,我就开始了频繁的上山下乡、进村入户的生活。”从复旦大学到大理州永平县挂职副县长的郭建忠说。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旅游、扶贫、招商等方面的情况逐一“摸”下来,郭建忠发现,永平县资源自然程度高,开发利用空间大,但困难和阻力不小。
面对全县156万亩优质泡核桃、15万亩原始森林、难得的区位优势、70.6%的森林覆盖率等资源优势,郭建忠觉得这些优势缺乏一个量身定做的“起开器”。
“这个‘起开器’就是撬动永平发展的杠杆。”郭建忠很快拿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挂职工作规划:利用复旦大学资源优势,为县里提高专业队伍素质搭建平台;开阔当地干部群众视野,引进新理念、新思想。此后,利用校友资源拓宽高原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渠道、吸引复旦大学教授与永平县种鸡厂开展高科技饲料研发、与英国校友联系洽谈在永平建设现代饲料加工企业等工作,让郭建忠越来越忙碌。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