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推进殡葬改革 不能片面追求火化率
去年民政部在清明节期间举办的全国殡葬工作会议上提出:计划在今年调整火葬区的范围,并提出到2020年,要使全国火化率达到或接近100%,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40%以上。实行火葬成了殡葬改革的一项硬指标,火化本是殡葬文化进步的重要体现,但这项指标却变成了任务摊派,在国内一些地区被强制推行。
片面追求火化率,却缺乏其他的软硬件设施的配套推进,让国内的殡葬法治建设滞后,“买尸火化”、买通火葬场人员烧人体模特替代火化、老人为了在当地火葬期限前土葬而自杀等闹剧与悲剧频繁重演,很多地方火化后仍装进棺材土葬,这都是片面追求火化率的结果。这也导致乱埋乱葬、违规土葬、滥占耕地林地等现象反弹。
《殡葬绿皮书》提出将改变片面追求火化率的错误做法,尽快推动并建立一套集科学性、综合性与可操作性于一体的绩效评估体系。这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政府应该加大对殡葬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自身公共服务能力。
绿皮书主编、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长李伯森指出,2013年地方政府对殡葬基本建设投资为30亿元左右,不仅低于民政领域的其他专项投资,更低于在公共卫生、文化、教育、残疾人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应该提高对殡葬基本建设的投资,如2013年中国殡仪馆数量1784个,仅比1984年的1549个增加了235个,年均新增不到8个,比目前中国2800个县级行政区县均1个还差1016个,火葬区群众“治丧难”问题矛盾突出。这就要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殡仪馆数量,增加公益性安葬设施,提高殡葬公共服务水平,对于选择生态葬、绿色殡葬的家庭予以政策补助与鼓励。
戴先任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