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是政府的责任。如期举办秦淮灯会意味着必须拿出比往年更大的勇气与智慧。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一年一度的秦淮灯会今天就亮灯了(详见今日快报封6版)。如期举办是一种态度:保证安全很重要,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样重要。两者之间,没有不可解决的矛盾。
尽管今年灯会控制规模,灯组由去年的88组减少到22组,但毕竟没有一停了之。
在上海发生踩踏事故后,众多城市实际上面对一道选择题:是继续自信地举办大型民俗活动,还是干脆不办了?
遗憾的是,一些城市选择了“停办”。新华社不久前披露:杭州灵隐寺取消腊八节寺庙内的集体免费送粥活动,上海豫园新春民俗灯会、松江方塔园元宵灯会等停办,不少地方的大型文艺晚会也因“安全考虑”取消。
更有甚者,有的城市就连商场正常的促销活动也给叫停了。这完全是被吓破了胆的表现,风声鹤唳之下,还谈何城市管理?
在这个问题上,南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绝对不是一种冒险。
在上海踩踏事故中,预警、防控与应急机制的严重不足暴露无遗。
把大型活动组织好,关键是吸取教训,堵塞各种安全漏洞,只要用心这并不难做到。2004年北京密云元宵灯会踩踏事件到上海踩踏事故的10年间,国内城市不也成功举办了无数的大型活动?
但组织和管理大型活动,千头万绪,丝毫不能出岔子,属于办好了是“应该的”、办不好就会“挨骂”的苦差。而一停了之多省事?不干事永远不出事,这是典型的“庸官”思维在城市管理上的反映。正如新华社所批评:“一刀切”凸显“懒政”思维。
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是政府的责任。岂能为省事就牺牲群众利益,换得“平安”政绩?
“大型活动的应急管理机制是检验政府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城市敢不敢应对挑战,高下立现。
值得一提的是,秦淮灯会精简程序,对相关活动也有所压减,体现的是一种应对压力的积极性“收缩策略”。
这意味着必须拿出比往年更大的勇气与智慧。
南京在出招。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对灯会安保工作提出“六个到位”要求,“人流控制”“严防突发拥挤踩踏”“随时处置突发事件”等关键词非常抢眼。这也具体显示出南京的准备工作有“细活”。
南京“力保”秦淮灯会,是一个缩影—春节期间,江苏全省将举办各类大型活动167场。公安机关在安保上发力,强化风险评估、周密制定安保方案、严密应急处突措施成为关键。
大型活动的正常举办,显示出一个地方的自信。
在点赞的同时,该对懒政风气说不。
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出“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对懒政庸政怠政、不作为的要严肃问责”的重音,那些做错“选择题”的城市主政者是否感觉到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