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文学会官员阐述人类外星生命探索活动
余惠俊认为,除了火星,有机会存在海洋的木卫二(又名欧罗巴)等卫星,都是探索外星生物的目的地。他看好人类踏足火星,指“好奇号”探测器在火星发现湖泊沉积物,估计那里可能存在古生物化石,未来或派航天员寻找生物证据。他表示,人类现在的发现及理论建基于地球环境,若能寻找外星基因样本,便能研究它们与人类模式的异同。未知的新基因或能应用于生物科技,惠及农业及医疗。
余惠俊认为,人类掌握的太空技术水平其实比公众想象高,例如日本探测器“隼鸟号”于2010年已从彗星返回地球,而其他探测器对月球地形量度也非常精确。他认为,探索接近地球的星体最难不在技术而是资金,如美国政府要游说国会投资太空科技,并不容易。(实习编辑:张娣 审核:谭利娅)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