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透露,养老金并轨改革方案将于近期印发。马凯称,关于渐进式延迟退休是推迟到63岁还是65岁仍需要深入研究,当前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50%,但降低缴费水平又会影响当期的收入。
“五险一金”占工资总额的40%以上,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据。有人做过一项对比,分析了125个国家的社保费率之后,只有11个国家的社保费率超过40%,而且主要是发达国家。更重要的是,在缴纳了较高的“五险一金”费用之后,普通城镇职工退休之后获得的养老金却偏少,看病的报销比例偏低;同时,公积金提取难度很大,成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牟利工具。
具体而言,养老方面,尽管这些年来养老金屡次上调,但是普通城镇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却在逐年下滑。所谓养老金替代率,是指退休后获得的养老金和退休前的工资比率。有数据显示,1999年之前,中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75%左右,而目前已经下降到50%多。之所以出现“五险一金”费率高,退休金增长却较慢的情况,缘于现行国家养老体系的制度安排存在问题,历史欠账太多、统筹层次太低、多轨制待解。同时,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做得不够好,养老基金放在那里变相贬值。
按照这一趋势发展的话,中国养老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将弱化。这和养老制度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由于缴费比例偏高、转续程序不畅等原因,有些企业的员工甚至主动放弃“五险一金”;而企业也觉得这样对自己更有利(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支出)。医保方面,医改推进遇到阻力,政府花了很多钱,但公众得到的实惠有限。
要破解中国式“五险一金”费率过高的问题,简单降低费率是不行的,还需要做好“加减法”。“加法”方面,譬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案中提出的提高国企上缴红利比例,有人建议用于社会保障建设,应当是可行的。“减法”方面,比如政府给企业减税,并切实降低各种费用。很明显,税费减少了,企业才有更多的钱用于给员工购买社保。此外,养老金并轨已明确方案,医保并轨也必须加快推进。除了社保这一块,公积金改革也势在必行,保障公积金所有人更好的支配权。
从长远看,中国“人口红利”所剩无几,加快社保改革、加大财力支持,是必须要做的。国家应该把近年来新增的财力多投入到社保上,并降低社保费率,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并解决更多就业;同时降低个人负担比例,让公众的生活负担减轻,以对抗通胀的冲击。与此同时,社保并轨应该尽快落地。只有这样,才能做大社保基金池,提高参保率,中国也才能平稳化解老龄化危机,保证社会的长期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