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运载火箭200次的国家 7年发射百次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三个我国国家 2014-12-08 09:42:50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运载火箭200次的国家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运载火箭200次的国家

 

   12月7日11时26分,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新华社记者 田兆运摄

    本报记者  付毅飞  通讯员  杨宏鹏  宗兆盾

    12月7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送入轨道,圆满完成了长征系列火箭第200次发射任务。

    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带着东方红一号卫星一飞冲天。44年来,长征系列火箭先后把载人飞船、月球探测器、北斗导航卫星等230多颗国内外航天器送入太空,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创新超越的“长征”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雷凡培表示,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率达95%,尤其是近年来技术突飞猛进,在可靠性、成功率、入轨精度等方面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托举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

    “长征火箭起步艰难,源自于上世纪50年代某型号导弹的独立设计。”雷凡培说,在当时国内技术力量和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老一辈航天人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创建了中国航天事业。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从西北大漠深处起飞,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使我国成为第四个具备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火箭发射返回式卫星,3天后卫星返回地面,标志着我国成为苏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的国家;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火箭将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低温高能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以极高的入轨精度把美国休斯公司生产、香港亚洲卫星公司所有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迈向国际市场……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的征程。

    2003年10月15日,在完成4艘无人飞船飞行试验之后,长征二号F火箭将神舟五号飞船送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漫步到交会对接……在载人航天工程中,长征二号F火箭用11次完美表现,将十艘神舟飞船、一个目标飞行器和十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为100%。

    在我国探月工程中,长征火箭承担了托举“嫦娥”一次次飞天的重任。在其“护送”下,嫦娥一号让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开始成为现实;嫦娥二号在国际上首次获取分辨率7米的全月立体影像,并实现我国首次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嫦娥三号圆满实现月面软着陆,让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月宫“飘扬”。今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又将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送入轨道。此次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实现亚太区域组网投入应用,高分工程助力中国卫星遥感进入亚米级分辨率时代……我国航天事业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倾情托举。

    7年发射百次、成功率98%

    如果把长征火箭的200次发射分为两部分,前100次历时37年,发射成功率为93%;后100次仅用了7年时间,成功率达98%。

    雷凡培表示,我国运载火箭发展44年中,前30年技术水平与美、俄、欧洲等世界航天强国相比处在落后地位,无论是火箭性能、可靠性、生产能力、年发射次数等方面都无法相提并论,与日本、印度同处于第二梯队。近十几年,在我国航天重大工程任务的强力带动下,长征系列火箭进入了高强密度发射阶段,发射频度从初期的每年2—3次,到近年年均发射15—20次,后100次发射用时7年,是继俄罗斯3年100次、美国5年100次之后的世界第三,超过了欧洲、日本和印度。

    他介绍,与世界各航天强国的最近100次发射成功率相比,我国与欧洲同为98%,并列世界第一,超过了美国(97%)和俄罗斯(91%)。

    从落后到赶超,雷凡培认为源于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他说,在国家一系列重大工程的牵引下,火箭的生产能力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年产量由1998年的8次提升到目前的21—22次,实现了组批投产;同时火箭发射组织管理模式得到了创新,实现在火箭出厂前完成大部分检测,进场后采用大量信息化手段和先进的远程测发控技术,使发射场准备周期由原来的40天缩短至现在的20天,火箭测试保障队伍由原来的二三百人减少到不足百人。“此外,也源于中国航天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我们对火箭高可靠、高安全的不断追求。”他说。

    “长征”之路向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延伸

    在不断迈向深空的同时,“长征”之路也延伸到国民经济建设领域。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经营投资部副部长何国胜介绍,该院利用火箭发动机、燃烧传热、特种泵阀、系统控制、总装集成等几十项专有技术,独立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洁净、煤种适应性广的航天煤气化技术,拥有国内首家、行业唯一的粉煤气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为煤基甲醇、煤基合成氨,以及煤制天然气、煤制合成油、煤制烯烃、煤制氢等行业提供专业的工程设计、承包和设备供应,在粉煤气化技术领域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该院利用军用特种车辆核心技术,开发了重型矿用自卸车、油田专用车底盘、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等多种特种车辆,以及电动车辆动力系统等专用车零部件。整车年产5000辆以上,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

    利用航天系统集成能力的优势,该院自主研发了1.5MW和2MW电励磁直驱风机、2MW和3MW永磁直驱风机,同时拥有电励磁和永磁两大直驱技术,是国内批量最大的电励磁直驱风机制造商,拥有与风电机组配套的发电机、叶片、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技术。

    此外,该院依托航天机电液伺服控制技术优势,研制了第三代磁液悬浮式左心室辅助装置,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与药监局进行注册标准起草、报批工作。

    2030年前实现新老火箭换代

    目前,长征火箭进入新的应用期。

    “长征系列火箭面临着更新换代,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的新一代火箭,将全面替代我国现役火箭。”雷凡培说,我国已规划长征系列火箭未来的发展型谱,按照“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思路,构建了新一代大、中、小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序列。

    他介绍,未来新一代小型火箭,主要包括以液氧煤油为推进剂的长征六号和固体燃料的长征11号火箭。

    新一代中型火箭以长征七号为代表,它是为满足未来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而研制,以液氧煤油为推进剂,通过捆绑不同数量、种类的助推器,可以形成运载能力覆盖较为全面的中型火箭系列。

    新一代大型火箭以长征五号为代表,可用于载人空间站等重大工程的发射任务。该系列火箭采用了全新动力装置、大型火箭结构设计和制造技术,以及先进的控制和数字化技术,能显著提高我国火箭整体水平和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能力。

    雷凡培还透露,我国已开始规划未来重型火箭的发展构想。

    记者了解到,重型火箭预研工作已经启动。目前已开展先期综合论证,完成了方案可行性论证,形成了箭体直径8—10米、运载能力超过百吨的方案。该火箭研制成功后,将领先国际水平,可显著提高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今后五年至十年,中国航天事业又将迎来发展的春天。”雷凡培说,“我国军事航天和民用航天的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两百余次的发射需求,长征火箭任务艰巨。”他表示,我国将在确保火箭发射成功的基础上,加快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在2030年前实现新老火箭的全面换代。

(科技日报北京12月7日电)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