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环球时报:尊重死囚 将有更多国人捐献器官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死囚环球时报器官 2014-12-05 10:38:34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黄洁夫日前透露,从2015年1月1日起,对死刑犯身体器官的摘取只有在他们自愿捐献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这意味着“死囚器官”的说法将不再有意义,所有器官移植都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黄洁夫日前透露,从2015年1月1日起,对死刑犯身体器官的摘取只有在他们自愿捐献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这意味着“死囚器官”的说法将不再有意义,所有器官移植都将依赖于唯一的自愿捐献来源。

  缺少供体是中国器官移植领域的严重瓶颈,中国每年可用的供体只占需求的百分之一,中国人的器官捐献率只有一些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由于这个问题常常涉及救命,中国的相关法规可想而知在过去执行起来有多难。

  使用死刑犯的器官要经过本人和家属同意,过去就有这样的规定,这符合宪法对人权的规定。但是黄洁夫透露的消息出现在互联网上后,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不应该“向西方压力做这样的让步”,使用死刑犯的器官有道义上的合理性。舆论的这种多元性大体反映了围绕这个问题现实环境的复杂性。

  一方面死刑犯理应像正常人一样有权自行决定是否死后捐献器官,一方面治病救人急需供体,这两种道理在世界范围内权衡的结果是,人类选择了前者。我们知道急需器官移植的人和他们的家属是多么痛苦、焦急,但我们还是支持严管对死刑犯器官的使用,他们应和普通中国公民一样,拥有对自己死后器官的完全处置权。

  中国还不够发达,这包括我们对死后捐赠遗体器官的看法仍受到旧时代观念的束缚。科学创造了拯救人的生命的新机会,我们却在浪费这些机会,让许多本可以活下去的人死去。全世界都有这样的遗憾,但中国这样的遗憾显然更多。

  这个遗憾不能通过不经同意从死刑犯身上得到器官来弥补。虽然这有可能一时救急,但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邪路。中国解决供体短缺只有通过光明的途径才能真正实现,那些猥琐的方式只能损害器官移植的整体道德形象,它们会压抑公众对死后捐献器官愿望的成长,对大规模解决问题有害无益。

  有急迫的需求就可能出现牟取暴利的黑市,围绕供体不幸恰恰又是这样。无论在哪个国家,这样的黑市都是最肮脏的。包括黄洁夫在内的一些中国专家认为,打击这样的黑市,让器官移植完全合法正规化,是中国增加器官供应的重要条件。

  我们的有些观念还是落后的,这种落后实际潜在威胁着我们所有人。中国人围绕器官移植急需更新认识,这涉及到对生死的基础性观念,因而这样的更新难免有些吃力。但是它显然正在一部分中国人中发生。据统计,中国做死后器官无偿捐献的人数在增加,这是人道主义的希望,而且这个希望或许会有文化上更广泛的牵动力。

  尊重一个死刑犯对器官的处置权是法治的表现。随着越来越多普通人站出来做自愿捐献,会有更多死刑犯加入正常捐献的行列,我们坚信道德和法律建设的这个逻辑。这样的逻辑不断把人类带向更高的文明。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