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长安区祥峪口村村民冯百胜的5亩多承包地被征用。对承包地上的经济类林木,开发商仅赔偿6万元,但根据相关文件,其应赔偿15万元左右,双方陷入僵持。相关补偿协议尚未达成,施工方却开着铲车、渣土车准备施工。冯百胜带着家人在夜间阻拦,被施工方渣土车卷入车轮下碾轧致死。警方按交通事故处理遭到质疑。(11月30日《华商报》)
对于是不是意外,双方各执一词。但无论如何,这又是一次血腥的征地事件。去年3月27日至4月3日,国内密集出现3起因征地纠纷农民被碾轧致死事件。当时舆论震动,人们问:如此血腥事件会不会无休无止?冯百胜的遭遇,似乎给出了答案。
征地补偿纠纷,通过协商、妥协,并非没有解决之道。然而在基层,“协商、妥协”机制有异化为“强制”的倾向—一些开发商甚至涉事政府不是靠增加土地收益来说服,而是靠铲车般的力量去“征服”。在此个案中,冯百胜已经做出让步,开发商依旧强硬,不予接受,根本不屑于与利益相关方对话,派来了疯狂的铲车。
冯百胜的死,再一次证明了农民维护利益、表达诉求非常弱势。当面对强大的资本与权力时,如果没有利益协调机制的恰当设计,与对话力量的适时安排,农民站在或者躺在疯狂铲车之前,孤注一掷的维权,便无可避免。
去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尽快出台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并强调,“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农田里横行的铲车,农民无奈的以命维权,其密集出现的频率与让人目不忍睹的悲怆,都在呼吁立法进程不妨快些!如果不让农民的权利强硬起来,不将征地程序与权力关进铁笼,恐怕疯狂铲车仍然无休无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