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李劭强:应看到《新清明上河图》的问题意识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清明上河图意识问题 2014-11-25 13:50:05
“我爸是李刚”、“城管打人”、“征爹求包养”等剧情取代了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集市,日前,这幅25米长的《新清明上河图》在网络上“火了”。创作者戴翔表示,他并非有意拼接社会“黑暗面”,而是想以这种方式引发思考并推动社会进步。(
 “我爸是李刚”、“城管打人”、“征爹求包养”等剧情取代了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集市,日前,这幅25米长的《新清明上河图》在网络上“火了”。创作者戴翔表示,他并非有意拼接社会“黑暗面”,而是想以这种方式引发思考并推动社会进步。(11月24日《南方都市报》)

  与原有的《清明上河图》不同,《新清明上河图》不是对盛世繁华的书写和记录,而是对盛世繁华背后匪夷所思事件的描写和记载。这种反差,是作者眼中“新”的所在,是其自认为创作的亮点。也正是这种反差,让很多看过《新清明上河图》的人,觉得这样的创作其实就是在剪接社会的“丑闻”,与表现社会繁荣、美好、希望的《清明上河图》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而且,这种剪接所构成的“拟态环境”可能过于阴暗,让人一下接受不了。自然,不如原有的《清明上河图》让人看过之后赏心悦目,满是欣喜。

  按照作者的专业能力,创造出一幅如原来主旨的《新清明上河图》并不是难事。但是,作者的用意显然不是拷贝原有的《清明上河图》,创作出一幅具有时代性的翻版之作,而是在尝试以一种问题意识的视角,审视当前的社会生态—通过集纳社会典型事件,设置事件冲突情境的方式,凸显这个社会潜在的矛盾、问题、风险,以此来引起重视与反思。所以,以之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主题与思路,评价新的创作并不客观:因为从一开始,作者的意图就是以典型事件为反思的切入点,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反思,有反思才能有超越。尽管很多社会事件看似只是个别事件,但这些个别事件背后可能有普遍的现象,可能有扭曲的价值观,这些事件当然需要被关注、被反思,若任由其发展,则社会的常识就可能动摇。看到一个社会事件背后的问题,并且把这个问题设置为议题,引导社会重视并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问题,若没有问题意识,问题就可能在被忽视中逐渐严重。 李劭强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