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劭强:应看到《新清明上河图》的问题意识
与原有的《清明上河图》不同,《新清明上河图》不是对盛世繁华的书写和记录,而是对盛世繁华背后匪夷所思事件的描写和记载。这种反差,是作者眼中“新”的所在,是其自认为创作的亮点。也正是这种反差,让很多看过《新清明上河图》的人,觉得这样的创作其实就是在剪接社会的“丑闻”,与表现社会繁荣、美好、希望的《清明上河图》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而且,这种剪接所构成的“拟态环境”可能过于阴暗,让人一下接受不了。自然,不如原有的《清明上河图》让人看过之后赏心悦目,满是欣喜。
按照作者的专业能力,创造出一幅如原来主旨的《新清明上河图》并不是难事。但是,作者的用意显然不是拷贝原有的《清明上河图》,创作出一幅具有时代性的翻版之作,而是在尝试以一种问题意识的视角,审视当前的社会生态—通过集纳社会典型事件,设置事件冲突情境的方式,凸显这个社会潜在的矛盾、问题、风险,以此来引起重视与反思。所以,以之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主题与思路,评价新的创作并不客观:因为从一开始,作者的意图就是以典型事件为反思的切入点,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反思,有反思才能有超越。尽管很多社会事件看似只是个别事件,但这些个别事件背后可能有普遍的现象,可能有扭曲的价值观,这些事件当然需要被关注、被反思,若任由其发展,则社会的常识就可能动摇。看到一个社会事件背后的问题,并且把这个问题设置为议题,引导社会重视并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问题,若没有问题意识,问题就可能在被忽视中逐渐严重。 李劭强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