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范子军:沙县小吃 当地政府的“隐性政绩”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沙县隐性政绩 2014-11-18 11:33:11
因为店铺绝大部分都开设在外地,这‘沙县小吃’到底产生了多少GDP,多少财税,无法准确统计。”参加两岸记者联合采访路过沙县时,“随意”且“外行”的一句问话,得到的却是上述这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
 【据媒体报道,“因为店铺绝大部分都开设在外地,这‘沙县小吃’到底产生了多少GDP,多少财税,无法准确统计。”参加两岸记者联合采访路过沙县时,“随意”且“外行”的一句问话,得到的却是上述这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

  1997年起,沙县政府就有意识地打造“沙县小吃”这一特色产业,甚至上升到“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其作为政府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增收问题的一项“重点工程”大力推进,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沙县小吃”终于不但名扬全国,而且早已走出沙县,各省开办的经营店已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年营业额超过60亿元,毫无疑问,这是政府主导培育商业品牌的一个成功样板。

  然而,遍布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无论是销售收入、GDP效应乃至税收,绝大部分却并不能直接给沙县带来风光业绩,俨然有些“替他人作嫁衣”的意味。然而,沙县官方将“沙县小吃”做大做强的热情不减。目前,不但沙县小吃跻身“中华名小吃”扩大了沙县知名度,催生了品牌效应,而且让沙县群众尝到甜头—历史上曾以制作丝粉闻名的沙县高沙镇小洋村,现有登记人口1000多个,平时却只有100多老人和孩子留守,年轻人都到外地开店了,富起来了就在城里买房子,把人都接出去了。

  “沙县小吃”并非“无量可考”,只是深藏在老百姓心里而已。响亮的招牌背后实际上追求和实现的是“隐性政绩”,是政府甘当“无名英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从经营者的自豪感、成就感和对政府的点赞中不难发现,“沙县小吃”品牌的成长、成熟和创新、发展,见证了当地政府务实的发展理念和为民情怀。 范子军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