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中国探月返回成世界第三:美欧日曾多次折戟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中国世界 2014-11-04 11:49:51
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了成功回收绕月飞行器的第三个国家。
中国探月飞行试验器返回器成功降落,外壳已烧黑。(资料图)
中国探月飞行试验器返回器成功降落,外壳已烧黑。(资料图)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 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了成功回收绕月飞行器的第三个国家。

  1日晨,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中国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降落。这是中国航天器第一次在绕月飞行后再入返回地球。

  它标志着中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一些国家向月球和更遥远的天体发射了大量探测器和飞船,但按设计要求返回地球的航天器为数寥寥。除了项目内容本不包括“回家”任务以外,再入返回技术复杂和风险高等因素都让设计规划专家不得不慎之又慎。

  历史上首个完成绕月探测并返回地球的探测器,是1968年9月发射的苏联探测器5号。在历经7天太空飞行后,该探测器的返回舱溅落在印度洋上。但由于其自身控制系统发生故障,返回舱未按预定的“打水漂”般跳跃方式再入大气层并在预定地点着陆。次年8月发射的苏联探测器7号则顺利完成探月任务,并以跳跃方式成功回家。在此之前,苏联曾向月球发射过30多颗探测器以积累探月经验,其中折戟沉沙者居多。

  欧洲航天局于1991年开始制订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以期将着陆器和返回舱送到绕太阳运行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在实施取样后让返回舱飞回地球。但数年后,欧航局认为该计划涉及的返回技术非常复杂,当时难以实现,最终只保留着陆探测。已于2004年发射的这颗探测器,预计在今年11月中旬向上述彗星投放着陆器。

  为直观研究彗星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美国航天局于1999年2月将“星尘”号探测器送往维尔德二号彗星。5年后,飞到该彗星身后的“星尘”号伸出一个网球拍子一样的收集器,捕捉彗尾的喷发物质。又过了2年,该探测器的返回舱飞入地球大气层,并在降落伞的帮助下平安着陆。

  2001年8月,美国发射“起源”号探测器,奔赴距地球150万公里的“第一拉格朗日点”运行,以收集太阳风粒子,研究太阳系历史。3年后满载考察成果的“起源”号飞回地球大气层,但关键时刻其重力开关装置发生故障,导致降落伞没有打开,其返回舱坠地破裂,所收集的样本受到污染。

  2005年11月,日本的“隼鸟”号探测器抵达“丝川”小行星近旁,准备着陆探测。但此后该探测器先后遭遇位置及速度数据错误和着陆器丢失,返回时又出现通信中断、引擎失灵、部分电池失效等一串麻烦。2010年6月,在比原计划晚了3年后,“隼鸟”的返回舱才幸运地伞降到地面。

  按照美航天局已获批准的计划,该机构将在2018年把一颗探测器送到一个平均直径500多米的小行星近旁,在不登陆的情况下从该小行星抓取样本再返回地球。但美国不少专家认为,该计划面临诸多科技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必须刻苦“练功”才有可能如愿。(综合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吴刚、驻巴黎记者张雪飞、驻华盛顿记者林小春、驻东京记者蓝建中报道)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