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飞控:中途修正完美 对首次月球成功返回充满信心
人民网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吴月辉、马丽)探月工程测控系统副总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今天在航天城接受本网专访,解读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最新进展和测控难点。
【人民日报、人民网】周总,您好!嫦娥五号试验星的测控工作已经进行都哪个阶段了?完成了哪些动作?
【周建亮】今天是10月29日,试验器是10月24日凌晨2点发射升空的,经历了地月转移段,月球近旁转向段,目前已经离开了月球引力影响球,踏上了回家的路,也就是进入了月地转移轨道。前五天里我们进行了两次中途修正,一次是24日,一次在25日,都是下午4时18分。
在离开地球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试验器上的相机,拍摄远离地球的过程,昨天还为地球和月球拍了合影。更重要的工作,是围绕返回再入做准备,为后续提高精度,对器上设备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对返回器的惯性测量单元进行两次标定。按照我们的计划,还将进行第三次标定。
【人民日报、人民网】听说第三次和第四次中途修正被取消了,这是为什么呢?
【周建亮】因为第一次、第二次中途修正之后,已经将火箭入轨偏差的影响消除了,达到了要求的轨道精度,所以我们取消了第三次、第四次修正控制,计划在原定的第五次中途修正再做调整。
【人民日报、人民网】这是我国首次从月球返回探测器,测控的难度在哪儿?
【周建亮】测控部分最关键的阶段,一就是再入返回段,这个阶段,控制密集,测控覆盖非常有限。特别是这次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弹道误差可能比一次性返回的误差更大,一方面需要高精度的控制 返回器准确进入返回走廊,另一方面要实时预报返回弹道,引导地面站及时有效地捕获返回器。
【人民日报、人民网】返回的时候是否还将遭遇黑障?
【周建亮】黑障屏蔽了探测器和地面的通信联系,里面的信息出不来,外面的信息进不去。这次飞行试验器返回过程中,将两次再入大气层,都会产生黑障现象。黑障的过程中,天地通信虽然中断了,但是返回器并没有失控,因为它已经在预定的轨道上,对它的控制指令,我们已经提前发送给返回器,可以根据事先要求进行工作。
【人民日报、人民网】我们这次测控任务对今后嫦娥五号有哪些经验积累?
【周建亮】整个任务就是为了嫦娥五号再入返回地球而探索的,在安全返回地面后,我们将获取充分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做充分评估,据此优化改进嫦娥五号和测控系统。
【人民日报、人民网】对于这么难的返回技术任务,北京飞行控制中心是否有信心?
【周建亮】这次任务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圆满完成任务,中心应用三站联合接力跟踪测量,新建深空干涉测量中心也将首次实时参加任务,以确保满足再入返回高精度轨道要求。我们还先后成功突破掌握高精度的绕月自由返回轨道定轨及预报、跳跃式返回过程预报与引导等多项关键技术;先后成功完成70多套各类方案、预案的研制工作;先后开展上百次联调演练工作和技术交流活动,确保夯实任务之基。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