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地震灾区救援现场直击:使用溜索转移受困群众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灾区地震群众 2014-08-09 19:42:07
8月8日,武警官兵利用溜索转移受灾群众。溜索下方是湍急的牛栏江。当日,武警驻云南某部官兵先后派出3个急救分队赶往重灾区鲁甸县龙头山镇银屏村,对连日来吃住困难、受余震困扰的600余名受灾群众展开转移救援。
 
8月8日,武警官兵利用溜索转移受灾群众。溜索下方是湍急的牛栏江。当日,武警驻云南某部官兵先后派出3个急救分队赶往重灾区鲁甸县龙头山镇银屏村,对连日来吃住困难、受余震困扰的600余名受灾群众展开转移救援。由于山体滑坡严重,通往外界的道路因塌方中断,官兵们利用溜索将群众转移救出。新华社发(贾松基 摄)[page]

   图为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泸州分队队员和搜救犬“猪猪”奔赴鲁甸县八宝村途中(8月5日摄)。

   长长的耳朵耷拉着、爪子红肿,身上套着一件印有“救援队”字样的橙色工作服……在云南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的废墟搜救现场,总能看到一只黑白花搜救犬的身影。它叫“猪猪”,是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此次携带的唯一搜救犬,在抢险救援“黄金72小时”里,它多次嗅出被困人员位置,帮助找到7名遇难者遗体。 5岁半的史宾格犬“猪猪”经过专业训练,主要进行地震、山地、森林、高地的人员搜救,这是它第三次参与地震救援搜救行动。此前,它在云南彝良地震、四川芦山地震中都有出色表现。“猪猪”的“爸爸”肖兵,42岁的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泸州分队队长说,“猪猪就像是我们搜救队员的‘眼睛’‘耳朵’,在搜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华社发(陈硒 摄)[page]
 

   图为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泸州分队队长肖兵和搜救犬“猪猪”在鲁甸县龙头山镇的废墟现场进行搜救(8月4日摄)。

   长长的耳朵耷拉着、爪子红肿,身上套着一件印有“救援队”字样的橙色工作服……在云南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的废墟搜救现场,总能看到一只黑白花搜救犬的身影。它叫“猪猪”,是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此次携带的唯一搜救犬,在抢险救援“黄金72小时”里,它多次嗅出被困人员位置,帮助找到7名遇难者遗体。 5岁半的史宾格犬“猪猪”经过专业训练,主要进行地震、山地、森林、高地的人员搜救,这是它第三次参与地震救援搜救行动。此前,它在云南彝良地震、四川芦山地震中都有出色表现。“猪猪”的“爸爸”肖兵,42岁的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泸州分队队长说,“猪猪就像是我们搜救队员的‘眼睛’‘耳朵’,在搜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华社发(陈硒 摄)[page]
 

   8月8日,挖掘机准备登上漕渡门桥前往堰塞体进行清除作业。当日,鲁甸地震灾区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工作继续紧张进行。截至8日20时左右,武警水电部队已有5台挖掘机在堰塞体上进行排险作业。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page]
 

   8月8日拍摄的堰塞体爆破现场。当日,鲁甸地震灾区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工作继续紧张进行。截至8日20时左右,武警水电部队已有5台挖掘机在堰塞体上进行排险作业。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page]
 

   8月8日,载有挖掘机的漕渡门桥在前往堰塞体的过程中遭遇山体滑坡。当日,鲁甸地震灾区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工作继续紧张进行。截至8日20时左右,武警水电部队已有5台挖掘机在堰塞体上进行排险作业。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page]
 

   8月8日,受灾群众在坪地村集中安置点排队接水。鲁甸地震发生后,重灾区云南省巧家县新店镇坪地村水渠被毁,水窖震裂。除了救灾矿泉水,受灾群众已“断水”多日。7日,第13集团军某红军师官兵在离村子约5公里处找到水源,从半山腰引出水管。8日,“自来水”流到了集中安置点,大大缓解了受灾群众的用水困难问题。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page]
 

   8月8日,为受灾群众寻水的战士靠在石头上休息。鲁甸地震发生后,重灾区云南省巧家县新店镇坪地村水渠被毁,水窖震裂。除了救灾矿泉水,受灾群众已“断水”多日。7日,第13集团军某红军师官兵在离村子约5公里处找到水源,从半山腰引出水管。8日,“自来水”流到了集中安置点,大大缓解了受灾群众的用水困难问题。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page]
 

   8月8日,洗消分队队员进村入户进行消毒防疫。鲁甸灾区近日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易于滋生,为加强灾区防疫工作,当日,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联合成都军区疾控中心派出150人的医疗队,携带防疫洗消器材120套,前往距离鲁甸县城60公里的龙树镇进村入户开展防疫洗消工作。洗消分队队员分散到龙树、唐房、新乐、照壁等4个村落近百队(组),入户洗消915户。新华社发(詹少杰 摄)[page]
 

   8月8日,在鲁甸县龙头山镇附近一处道路上,受灾群众用摩托车转运物资。由于道路破坏严重,一辆辆摩托车成为鲁甸地震灾区特殊而有效的救援运输工具,它们可以到达很多大型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完成物资运送“最后一公里”。受灾群众用摩托车转运干净的水和食品到家中,也运送救援人员、受灾群众家属和记者进出灾区。新华社发(卢志佳 摄)[page]
 

   8月7日,强巴欧珠带领队伍走村入寨的路途中,向受灾群众询问情况。驻渝某红军师炮兵团红三连连长强巴欧珠来自西藏日喀则市,4天来,这位藏族汉子带领队伍在毗邻此次地震震中鲁甸县的巧家县新店镇忙上忙下,破拆危房、搭建帐篷、转运伤员、清扫大街……灾区群众的需要就是他和战友们行动的号角。新华社记者陶亮摄[page]
 

   8月7日,在鲁甸地震灾区牛栏江堰塞湖,一只鸡站在湖面的漂浮物上。随后,这只鸡被村民救起。 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