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环保科技产业园的宜兴实践:由创新洼地到产业高地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产业园宜兴洼地 2014-07-02 10:39:14
盛夏的宜兴,青山绿水,晴空如洗,极目之处满是翠绿,萌动着活力与生机。朱旭峰一语道出了环科园由创新“洼地”到产业“高地”的蜕变之因。

     由创新“洼地”到产业“高地”

    ——环保科技特色产业园转型升级的宜兴实践

    本报记者 过国忠 李建荣 本报通讯员 闵德强

    盛夏的宜兴,青山绿水,晴空如洗,极目之处满是翠绿,萌动着活力与生机。而地处城南的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简称环科园)又将生态之美和环保之力有机融合成另一道引人入胜的“绿色风景”。

    近段时间,宜兴市委常委、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几乎每天都在迎来送往一拨拨的来访者——谈产学研合作的知名大学校长,谈项目落地的国外大型环保公司,为找订单“趴”他的门缝的园区内企业……

    同行们惊讶,一个布局在县级市的环科园何以变成了“香饽饽”,吸引来这么多自己请都请不到的“贵客”。

    不少人困惑,都说引进核心技术难、科研成果产业化难,何以在环科园却出现了“井喷”?

    “靠改革创新释放环保产业发展潜力,让环保资源在市场中发挥更大的配置效益。”朱旭峰一语道出了环科园由创新“洼地”到产业“高地”的蜕变之因。

    重构发展,向市场配置环保资源要动力

    江苏博大环保集团最近遭遇了成长中的烦恼: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钻研油田的废油、水处理技术的博大虽掌握了国内领先的环境微生物技术这门“独门武艺”,却接不到单子。

    “这并非偶然,由于没有标准,机制不完善,监管不严格,院士接工程接不过小老板的例子并不鲜见,有技术不如有关系甚至成为环保行业的潜规则。”曾任宜兴科技局局长,现任环科园管委会副主任的潘泉华对此感触很深。在他看来,低价中标往往伴随着低质产品,甚至劣质工程,必然会扰乱市场秩序,而好技术、好产品不是报国无门,就是明珠暗投。“但环保产业是良心工程,伤不起”。

    与之相似,有着厚重产业积淀、优良先天“基因”(唯一设在县级市的高新区,唯一以产业特色命名的高新区)、产业聚集优势明显的环科园也面临着转型之惑——先发优势如何转化成产业领先优势,市场竞争优势?

    “就像一个天生丽质的农村姑娘,尽管天赋不错,却不为人知。”环科园管委会党政办主任助理陈玉宇的比喻道出了环科园的尴尬处境,顶着“环保科技”的帽子,却走着一般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高举高打,重构发展”。2011年,上任管委会主任不久的朱旭峰主导了一场环科园的“自我革命”,先是整合了与之相连的新街街道,后将“环保重镇”高塍纳入园区版图,至此环科园“一园三区”的发展格局初步确立。

    然而,在朱旭峰看来,这块改革“实验田”要想担当起国内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重任,调整优化布局仅仅是奠定了空间框架基础,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让市场来配置创新资源,让市场来检验创新成果,由市场来引领创新方向,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集聚资源,向产业链中高端要竞争力

    如果说,1700多家环保企业、3000多家配套企业、10万环保从业大军的产业规模,成就了宜兴“环保之都”的美誉,那么只能“存活”却难以“做强做优”,就成了宜兴众多中小企业的切肤之痛。

    从去年开始,江苏菲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就被园区“盯”上了,凡是园区管委会领导外出参加论坛、交易会等活动,菲力环保必定同行。对此,董事长邵中平感到很不理解,在他看来,作为国内细分行业的领军者,菲力环保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但随着同质化竞争的愈演愈烈,邵中平很快意识到靠“一招鲜吃遍天下”不灵了,强烈的转型的冲动让“消极”变成了积极。今年2月,菲力环保从美国精密铸件集团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污水管网改造技术,最近又与日本伊藤忠商事集团合作,准备联手打造“世界一流曝气系统研发制造基地”。邵中平感叹地说:“发展思路转与不转,真的大不一样!”

    “环保产业不像普通制造业,有装备就可以制造产品,它主要靠工艺与技术来支撑,环科园要想占领环保产业的制高点,必须首先占领技术和人才的制高点。”在朱旭峰看来,就环保产业而言,一个立体的技术人才构架必然会使环科园乃至中国环保产业从单一水处理,向着声气固仪等方面全面发展。

    在此思路下,八大国际清洁技术对接中心、六大协同创新平台、“千人计划”环保产业研究院……一个个分量十足的人才技术对接项目先后落户宜兴环科园。“目前,园区有钱易、李圭白等12位院士以及戴晓虎、戴俊彪等11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常年驻宜工作,还有54位海归,297个‘三高人才’……”潘泉华如数家珍说出的一串数字让人赞叹不已。

    科技和人才的结合,转化为巨大的推动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企业迅速壮大。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的碳纤维复合芯软铝导线国内首创;远航集团的镍合金系列产品技术世界领先;南耐集团的连铸功能耐材产销量居国内第一……这些企业用一个个“单打冠军”“拳头产品”,为环科园在区域市场竞争中争得了“话语权”,演绎了一幕幕跨越发展的“大片”。

    市场引领,向科技成果产业化要效益

    哈工大宜兴环保研究院是我国首个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环保创新平台,但这个新平台能做什么,又该如何做,始终困惑着哈宜团队。鼎泽环保是环科园的一家成长型环保企业,依靠产学研平台获得的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让企业负责人丁祖军伤透了脑筋。

    科研院校成果转化难、企业找专家难,究其原因是双方没有找到对接点。环科园很快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与哈工大共同组建哈宜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并创新提出“一品一所一公司”的运作机制。

    “目前我国的环保企业都是‘万能公司’,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而以哈宜研究院为母体,通过‘一个科研产品+一个研究团队+一家产业化企业’的方式,能催生一批具有‘单项冠军’潜质的成长型企业。”哈宜公司副总经理庞长泷口中的“哈宜模式”不仅解决了产学研落地的问题,也解决丁祖军的“烦心事”。

    打造提供综合服务的“环境医院”,开拓专业市场和总包市场是宜兴环科园探索市场配置资源的又一次创新。在朱旭峰看来,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提供解决所有环境问题的技术和服务,环保产业已由单个主体向多个主体参与变化,“‘环境医院’就是将做‘医疗器材’的、做‘药品’的、做‘医生’的整合在一起共同为环境问题‘看病’。”

    为此,一批以专业化、平台化、标准化为目标的创新载体相继建成。2013年,宜兴环保产业集团成立,20余家当地骨干企业抱团出击,加速跨入国内外环保市场;总面积13万平米的宜兴国际环保城,设立了产品展示交易、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等10个平台;建立国家环保装备检测中心推广环保技术标准……

    “今后,我们还将以集团为平台,以联盟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以资质为支撑,以东盟为阵地,积极实施环保‘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支资质齐全、实力雄厚、能征善战的‘环保国家队’。”朱旭峰的话彰显了环科园人建设“中国环保第一园”的雄心壮志。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