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六一国际儿童节 让孩子快乐才是最好的礼物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礼物孩子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2014-05-30 10:23:57
一年一度的国际六一儿童节要到了,孩子能够放下书本嬉戏玩耍,收到节日的礼物,享受着难得游戏时光。然而快乐却是短暂的,作业、兴趣班、辅导班等等,又悄悄地偷走了孩子们的快乐。一个不争的现实是,来自家长、学校、社会无形的压力,快乐正与孩子的童年渐行渐远。

     一年一度的国际六一儿童节要到了,孩子能够放下书本嬉戏玩耍,收到节日的礼物,享受着难得游戏时光。然而快乐却是短暂的,作业、兴趣班、辅导班等等,又悄悄地偷走了孩子们的快乐。一个不争的现实是,来自家长、学校、社会无形的压力,快乐正与孩子的童年渐行渐远。

    孩子已经很久没痛快地玩过了

    欣欣是一个活泼可爱的三年级小学生,得知六一全家人要一起去爬山,不练钢琴、学英语、跳舞,还可以找小朋友玩,她兴奋地蹦了起来。“太好了,可以好好玩了!妈妈,我真希望天天都是六一!”妈妈看着孩子无奈地苦笑着,因为她知道女儿已经很久没有与朋友痛快地玩过了。

    一位父亲也在微信上吐槽说:“我四年级的儿子找不到能玩的小伙伴了。”孩子没报兴趣班,时间比较充裕,一直以来每天做完作业都会下楼找小朋友玩,可最近却不怎么愿意下楼了。儿子告诉他,“一个人玩没意思,我不下去了。以前还能找到朋友,现在别人放学都有兴趣班、辅导班,没时间和我玩。”

    “孩子确实没有玩的时间。”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曾做过统计,“全班50多个学生,有80%以上的孩子都在课外报班,钢琴、舞蹈、绘画、书法、奥数、奥语……,少的二三门,多的竟报了六七门,你说孩子哪有时间玩?”

    我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除了没有时间玩,孩子快乐不起来的另一个原因是家长过于“完美”的盲目比较。过度关注孩子身上的缺点,而忽略孩子的优点,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无处不在的“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门门考第一。”网络和微博的热帖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

    “我妈妈心里就住了个别人家的孩子,他听话、懂事、热爱学习、不玩游戏、次次第一名。我就是想知道,这个孩子到底是谁。”五年级的军军提起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气不打一处来。

    “我上次数学考了94分,是全班第三名。妈妈知道不仅没夸我,还说我为什么不拿第一,别人家的孩子次次考第一。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妈妈看不到我的好。”说到这里军军的眼圈都红了。

    一位心理学家分析说:“家长可能是源于一种激将法的心态,给孩子树立一种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没有激励孩子,反而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不能把孩子与‘别人比’,而是应该与‘自己比’,拿优点与缺点比。只要孩子能比之前进步,就应该得到表扬与肯定。如果要和别人比较,那首先要肯定自己的孩子的优点与长处,再客观分析别的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最后告诉孩子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孩子在心理才会更容易接受。”

    警惕心理问题低龄化

    由于缺乏快乐,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开始出现在幼小的孩子身上。

    刘久红是西安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也是国家心理二级咨询师,她告诉记者,“孩子的心理问题大多源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当孩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家长往往会问,‘我的孩子怎么了?’其实你更应该问‘我怎么了?’孩子就是镜面的自己,大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是孩子性格的启蒙老师,你的负面情绪和压力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嫁到孩子身上。”

    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自入园后从不与人交流沟通,不参与集体活动。可他又非常聪明,能把图书角的每一册图书的故事完整地叙述下来,似乎认识很多字。当刘老师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发现,孩子的父亲就存在与人交往的心理问题,比较固执强势,母亲在家庭教育方面根本插不上话。在与父母交流中,父亲不配合,坚持认为孩子没有任何问题。由于无法介入,老师只能因势利导,鼓励他在公开场合讲故事,慢慢的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大,也开始与老师简单的互动,但与班上的小朋友相比,他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有的孩子会通过大喊大叫,伤害自己来获得关注,满足自己无理的要求。”刘老师说:“这很常见,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这样的孩子内心往往比较孤独,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当孩子出现大叫或自我伤害行为时,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及时转移他们的注意,及时控制孩子情绪。家长也应该认真了解孩子的情感诉求,多点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建立乐观、积极、自信的心态。”

    还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个四年级的男孩子因调皮捣蛋经常被老师批评,父母知道会不问原因一顿打骂。时间长了孩子不仅没有改观,甚至开始出现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有一天竟然用石块将一只小猫活活砸死。孩子的行为让父母震惊不已,他们慌忙找到老师询求解决办法。

    刘老师分析说,这是孩子对父母简单粗暴行为模式的一种复制。由于家长情绪疏导的方式不正确,通过暴力发泄情绪,这无形中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我有情绪可以通过暴力解决”。这一种极其错误的方式,如不及时给予纠正,将来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后果。

    宽容对待孩子是长者的基本修养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孩子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也是如此。教育需要宽容,宽容意味着平等和尊重,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宽容更像雨后甘露,能温柔地转化学生的缺点。

    西安建大附小的董婷老师当了十几年班主任,见过各种各样性格的孩子,她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个性爱好彼此大不相同。有的活泼开朗、阳光健康、热衷于各项集体活动;有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善于与人交流;还有些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要正视孩子,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西安建大附小的心理辅导老师姜丽敏认为:“对待不同的孩子就应该有不同的方法,积极阳光的孩子应鼓励其保持优点,不断改进不足,坦然自信地面对成绩。性格内向的孩子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告诉他们不要自卑,我也有优点,只要我不断地努力,保持坚持不懈的韧劲,一样能成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应该有一种和谐恩爱的家庭氛围,才能源源不断地给孩子传达一种正能量,为孩子身心健康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建大附小的钟怡华副校长建议说:“家长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教育方法和理念,建立学习型和民主型的家庭。学会蹲下身来平视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对孩子可能出现的种种生理、学习、心理上的问题有所准备,当好孩子的问题医生。一旦出现问题,先分析再对症下药找出办法,一招不成再换新招。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成为从容不迫的智慧型家长。”

    心理学家的快乐建议:

    1、接纳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不强迫孩子,不挑剔孩子。孩子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与别人盲目的比较。

    2、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做好自己。当孩子需要帮助时,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再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简单粗暴。

    3、相信孩子,不包办代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帮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4、爸爸要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尊重孩子的选择和需求,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孩子才能真正快乐起来。比给昂贵的玩具,把快乐真正还给孩子才是最好的礼物。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