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打车停止现金补贴 亟待提升用户体验
日前,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以前后1分钟之差,通过各自的官方先后宣布,将停止对乘客的现金补贴。
快的打车在此次战役中踩下的第一脚刹车,让持续了近五个多月的烧钱大战终于有了偃旗息鼓之势,可嘀嘀的快速跟进,又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是资金断链还是权宜之计?被坊间说的风生水起。
业界:继续烧钱已无意义
虽然对于两家今天的停补业内人士在事件开始时早有预见,但是“像约好了一样”两家几乎同时发出停补通知,让业界着实有些惊讶,也招来了“商量好的吧?”、“协议熄火”、“这就是一场阴谋”等质疑的口水说法。
对此,快的打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是先宣布取消乘客补贴的,为什么对方跟进这么快我就不知道了。”而嘀嘀打车宁波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己不清楚”,并称“嘀嘀愿意与快的一起,为创造更好的出租车移动环境而携手努力。”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告诉本报记者,“快的和嘀嘀前期投入时,可以吸引多数人在打车时使用第三方支付,而继续投入得到的效果正逐渐弱化,停止补贴,是为其今后继续在其他方面推进第三方支付,争得更多移动端口。”
其实,2月份一度降低补贴额度、媒体报道的马云发文“自己老母亲遭遇打车难,称打车补贴忽略了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老人和小孩子的利益”、快的宣布已经开始“挣钱”等事件,都是在为已经来到的停补做铺垫。
据了解,快的打车补贴金额超过了10亿元,嘀嘀打车补贴了14亿元。在这次“烧钱揽客”的交战中,快的与嘀嘀史无前例的竞争手段赢得了绝对的市场优势,有数据显示,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占总体累计用户市场份额97%以上。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打车软件累计市场份额中,快的打车排第一位,市场份额为57.6%,嘀嘀打车用户排在第二位,市场份额为39.8%,排在第三的为大黄蜂,市场份额为1.9%,而其他打车软件仅占市场份额的0.7%。
有业内人士认为,“五个多月的补贴大战,都是狠砸重金,难以将对方甩开,再一直补贴下去,无非就是耗,而这对双方都没有任何战略意义。包括前面两次降低补贴金额和提升,双方在时间上也都是咬得很紧。因此,在得知对方停止后,另一方也采取停补,也在情理之中。”
有网友调侃说:“这两家争相给乘客和司机要补钱时,激烈程度都可以闻到人民币的糊味儿。现在停止补贴时,又如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默契到谁都以为当日是他们约好的停补日。”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接下来,双方将进入用户服务、关联应用等多方面的比拼阶段,在停止补贴上达成一致并不意外。”
用户:褪去利益便捷最重要
快的打车的内部人士说:“我们最在乎的是如何让用户持续地关注我们。”可若是没有了现金补贴这样的实惠,司机是否还会有当初花钱给车里装wifi、数千元换购4G手机的热情,一如既往的使用该软件揽活?乘客是否会继续选用嘀嘀或快的等打车软件进行打车或支付?
无疑,这些“后遗症”将是两家公司停补后最为关心的事情。公告显示,快的“未来将继续投入大量资源,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嘀嘀也将推出具有长远意义的奖励措施。
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当初为了赚补贴,我花了3千多元换了一个新手机,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就卸载了,就算抢到活,真正能用软件成交的订单并不多,有的乘客是使用软件叫车了,但他并没有绑定银行卡不能完成支付,这样的话我们也拿不到补贴,开着车抢单不够忙乎的,安全驾驶最重要。”
也有出租司机表示,“如果有乘客使用软件打车与司机联系,只要上了车,就可以给补贴,那还差不多。司乘双方都使用了软件,但乘客不能完成支付,不代表我们就不是你的软件用户。如果没有补贴,我们还得花流量费,不划算。”
有业内人士表示,“停补后,不排除有些乘客就嫌麻烦不去使用,或使用了不支付。如果想要关注度,就必须得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两款软件我也都试用过,不管谁补贴多或少,包括现在停补,对于我来说影响不大,我首先考虑的是便捷性。比如,有一天我出门忘带钱包了,但我手机上正好绑定了银行卡,我肯定会使用软件打车;如果我正好要打车,所在区域又很方便打车,那我肯定就是顺手招一个就走了,不会再使用软件,还得等司机抢接,不见得离你最近的出租车就能抢得到。”某公司白领小王如是说。
就此,李宇恒认为,通过两家近5个多月的交战中可以看出,打车市场不再仅仅是随机性,而是更具有目的性,司机与消费者都可以根据目的地进行双向选择,消除了彼此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整个出租车行业的运营效率。“停补后,或多或少会有后遗症,一直以来受益较大的司机使用软件是为了赚额外的收益,而且可以降低空车率。当额外的收益褪去时,司机使用打车软件的频率可能会降低,当不好接客时才会继续使用打车软件,而乘客也是在遇到不好打车的情况下才会使用。至少,打车软件能给司机、乘客在‘困境’时提供帮助,因此对司机、乘客具有一定的黏性。”
荐言:提升用户体验是关键
快的与嘀嘀从宣布停补起,或许将又一次迎来打车市场的新变局。在李宇恒看来,“如果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继续割据一方,也可能会出现新的中间平台,通过获取双方平台上的资源让乘客与司机形成对接,降低平台对司机限制,而消费者凭个人喜好选择第三方支付。”
之前人们并不熟悉的打车软件,虽然在嘀嘀和快的两家的重金推广下,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与使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部分人的打车习惯,但这种习惯并未形成依赖,如何提高用户的黏性,除了采措各种优惠措施的同时,将是相关企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中国IT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鸿认为,“打车软件市场用户使用与产品发展回归理性,市场正在从发展阶段向成熟期迈进。今后如何针对用户需求、司机需求提升打车软件用户体验将至关重要,如在夜间时刻、偏僻地方等难以打车的情况下,以及希望提前预约时,如何通过打车软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用户和司机的精准对接,将是未来打车软件的发展方向之一。”
司机张师傅表示,和其他同行一样,自己使用软件接活也被放过鸽子。“有一回我在青年路附近抢了一单活,对方说是去顺义。我抢到后马上通过电话和对方联系了,但等我赶到约好的地方时没有人,我打电话人家才告诉我,已经拦了一辆车走了。”张师傅并称,这种事情太常见了。
有专业人士指出,如何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并告知用户大概需要等待的时间是打车软件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