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渐被舌尖遗忘的水席记忆之一 ------海米升百彩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海米舌尖记忆 2014-05-20 16:18:01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论语·乡党》里孔夫子的这段话并不难懂,简单说,讲的就一个字吃。从这句话中,所能读到的是古人对吃的要求,对吃的重视,对吃的虔诚;是在吃面前圣人与普通人划上的等号;而不是圣人一时的矫情卖萌。

  

 

 

 

  民以食为天,吃饭绝不是一件小事。

  吃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最漫长的记忆。

  

 

 

 

  关于吃,往圣、先贤、前哲们都有独到的见解,正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是也。

  圣人把吃融入了对世人的悲悯之中,于是这悲悯便具了普世的力量;哲人则用吃衍生出包容天地的大智慧,于是这智慧里透出生存的思考;诗人们更是把吃意化到了诗里,于是这诗里便飘出了人间烟火的清香。

  

 

 

 

  一箪食,一瓢饮之中便涵盖了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

  

 

 

 

  

 

 

 

  不知从何时时起,饮食文化便成了华夏文明之河中一道抹不去的印迹,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这道风景里,洛阳水席以全套24道菜的阵容成为当之无愧的首屈一指。

  

 

 

 

  

 

 

 

  

 

 

 

  人言洛阳有三绝:龙门、水席、牡丹花。

  石头承载的世代佛法,花开年年的国色天香,总觉得太过沉静,沉静的不知不觉,不知不觉之中便忘记了千年的时光。少了一丝灵动的物是人非的石窟,多了几分妖娆的岁岁相似的牡丹,敌不过穿越千年的传说和煎熬了千年古老的洛阳水席。

  如果有一道菜、一桌宴席能够穿过时光的重重阻隔,至今飘香,那香味里该容纳了几多心血、积淀了几多精华?

  如果哪一道菜、一桌宴席能仅凭人们口耳相传便能穿越千年,那么从历史的这头吃到那头得有多大的耐心?

  时间面前,一道菜显得那般微不足道;而在一道传递千年的菜品面前,时间同样微不足道。只是在时间的冲刷下,菜的味道渐渐的淡了。淡出水席,淡出视野,也将要淡出记忆!

  

 

 

 

  海米升百彩就是这样一道菜。

  这样一个诗意的名字,其实食材很简单:白菜、海米;这道菜的做法看似也很简单:一焯一扒。事实却是,对“扒”的工艺要求很高,就是在这“一焯一扒”之中便能见出水平,分出高低。厨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最简单的东西做出最美味的菜肴。

  

 

 

 

  

 

 

 

  

 

 

 

  菜叶一片一片的选,海米一粒一粒的挑,筛选出的是可以预见的美味,淘汰却不是精心准备、认真细心。炉火正旺,掌勺大厨依然一遍遍的调试,以期达到最佳温度、烹出最佳口味。水开后,便是焯了。焯的时间不能太短,短了太生;也不能太长,长了过熟。

  

 

 

 

  

 

 

 

  

 

 

 

  

 

 

 

  

 

 

 

  焯的恰到好处才能扒的轻松从容。焯好的菜叶被一片一片的摆到盘子里,摆出一个团团圆圆的形状,这个团圆摆得同样一丝不苟。海米点缀其上,摆好后放到锅里扒。这一工序的妙处是难以言传的,只有技艺精湛的厨师才能运用的十分娴熟。待菜出锅,浇上汤汁,一盘美味便完工了。

  

 

 

 

  菜做好,端上桌便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柔而不腻,清而不轻。汤汁若玉脂晶透,白菜叶前端绵软、后部肥厚,海米点缀其上,让人闻而爽神,望而生津。入口顺滑,咀嚼鲜嫩。美味之下,你只得不顾吃相而大呼“好吃,好吃!”

  

 

 

 

  关于这道菜还有一个传说,唐时武后要裁定天下,可旧臣不给面子,想加以阻拦。当时有老臣素服(白衣)上朝,为李唐悲。有人奏请武后治其罪,胸怀宽广的武后不非但没有治他罪,反倒说:“服有百彩之丽,爱卿何罪之有。”群臣听闻,皆服其膺。“百彩”与“白菜”谐音,这就是“海米升百彩”的来历。

  

 

 

 

  就是这样一道佳肴,在现存的洛阳水席店中已不多见。舌头能享如此福分,全凭结缘耀华水席店。更难得的是,老板亲自下厨。

  

 

 

 

  店里的李师傅学艺的经历道出了水席传承千年的秘密:学厨师要学艺三年帮厨两年才能掌勺。

  “现在没人这样做了”!或许这也是这道菜渐渐被舌头遗忘的原因吧!

  古人称白菜为“菘”,北宋学者陆佃在《埤雅》中有解释:“青白高雅,凌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有如此气质的食材吃出来不仅仅是美味,更是健康,是养生,是享受。

  吃虽重要,却不简单。

 

 

  《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人们舌尖上这点方寸之地的记忆也是有苦有甜。苦尽甘来的时候,吃已经不再是饮与食了,而是一种礼仪,一种文化,一种生活,一种态度。

  【文:李志国 张龙飞】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